問題敘述:「自責」是不是一件壞事?其中能細分嗎?什麼樣的自責能保持?而什麼樣的應斷除?
回答:
犯錯了,自己知道後能感到懊惱,如師父所開示的:「對於不善業追悔──唉,我怎麼做這個,怎麼做這個?怎麼做這樣不理想的!」表示心裡對於是非還知道抉擇,對於過惡還知道慚愧,不失改善的契機,是一件好事。
如果能借此深刻的改悔,生命將因自責而飛躍。如古代俞淨意公、袁了凡先生,即是其中的典範。但是多數人往往會步上過度否定自我的歧途,而最終陷入絕望無力的深潭,裏足不前。若自責演變至此,只會造成生命的停頓,不惟沒有利益,反而還會有害。
「自責」約略而言有上述這兩種情況,前者應予保持,後者則應斷除。尤其佛教的態度一向是積極的:勇敢面對問題,正確了解問題,依法改善問題。佛陀本身從修行直至成道,始終都是勇悍堅強的,佛陀也不可能教我們癱軟無力、半途而廢的法門。所以,身為他的追隨者,我們也應保持同樣精進不懈的精神,致力於改過遷善。
解答法師:釋性德
犯錯了,自己知道後能感到懊惱,如師父所開示的:「對於不善業追悔──唉,我怎麼做這個,怎麼做這個?怎麼做這樣不理想的!」表示心裡對於是非還知道抉擇,對於過惡還知道慚愧,不失改善的契機,是一件好事。
如果能借此深刻的改悔,生命將因自責而飛躍。如古代俞淨意公、袁了凡先生,即是其中的典範。但是多數人往往會步上過度否定自我的歧途,而最終陷入絕望無力的深潭,裏足不前。若自責演變至此,只會造成生命的停頓,不惟沒有利益,反而還會有害。
「自責」約略而言有上述這兩種情況,前者應予保持,後者則應斷除。尤其佛教的態度一向是積極的:勇敢面對問題,正確了解問題,依法改善問題。佛陀本身從修行直至成道,始終都是勇悍堅強的,佛陀也不可能教我們癱軟無力、半途而廢的法門。所以,身為他的追隨者,我們也應保持同樣精進不懈的精神,致力於改過遷善。
解答法師:釋性德
心得回饋
為維持良好的線上環境,留言需經審核方會呈現,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