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敘述:曾聽仁波切提過,如果聽錄音帶學法,最多只能生起教量,沒辦法生起證量。請問我們現在只能聽師父、上師的音檔學習,這樣有用嗎,能真正得到傳承、實修道次第嗎?如果不能實修,連皈依心都沒有辦法生起,受戒能得戒體嗎?戒體如果都得不到,會有能憶能持能防的正念正知嗎?另外,如何才能迎請上師來臺灣,親自教導我們?為什麼我總覺得一直告訴自己「我業障深重,還得繼續淨罪集資、祈求迴向」是很消極的做法?
回答:
非常隨喜您想學法、想實修的心!末學在請示如月格西後,針對您的問題,建議您用以下幾個角度去思考。首先是有關「證量」的生起:
1.證量生不生相關條件很多,包括:自己過去的習氣、煩惱厚重、業障遮蔽、修行的質和量、對上師的信心及祈求等等。上師的加持和法傳承的加持只是其中之一,如果只靠法的傳承就能生起證量,宗大師何必示現那麼辛苦地淨罪集資、研閱經論、祈請祈求?
2.傳承有長傳、短傳兩種 註,如果真是具相法器,就像宗大師在夢中得佛護論師加持,隔天再閱《佛護論》就生起證徳,所以關鍵還是在自己。若所化機真的把其他因都齊具了,只缺這個條件,當他認真祈求,還是有可能在夢中得到短傳。
3.聽錄音帶雖然不能生起具足性相的證量,但肯定能生起證量的基礎,或近似的證量。例如聽到業果道理就不去殺生,由於不造十惡就能斷除許多業障,所以多聽帶才有思惟實踐的根基,怎麼會没幫助?且實際上,要生起證量需要加持,現在我們或多或少都曾在有傳承的仁波切及上師面前聽過正法、得過加持、乃至得過一些法的傳承,如果之後能再再聽帶廣聞、淨罪集資,透過種種努力,還是有機會生起如理如量的證量。就像阿底峽尊者其實在很多大師處受過菩提心的法,但親近金洲大師時,才生起如理如量的菩提心一樣。所以不是僅有傳承就能生起證量,也不是沒得傳承就一定不生證量。
今所謂具足性相的證量(簡稱具相的證量),是指如經論所教授一般,生起該法的證得。如《廣論》在各處都會說,修此階段的道,應當生起如何的覺受與證悟,即應如是而生起。
至於「受戒」一事,雖無具相真皈依等心,以猛利「造作」的出離意樂是可以得戒的。別解脫戒主要是以出離心攝持,若無出離心,以嚴格而論,難發真正的戒體。即如是,桑東仁波切曾說,我們雖然是以造作的出離心受戒,仍會得到戒體的形,透過不斷學修,就會成為真正的戒體。所以博朵瓦尊者曾說,他的比丘戒是種敦巴尊者賜予的,這是因為從他來到種尊者身邊學習,才生起真正具相的出離心而說,但誰也不會說在這之前博朵瓦尊者不是比丘。
在一世嘉木樣大師著的《戒律辨析》中,更引《廣論》96 頁第 5 行一段的經中公案來證明:阿難的二位外甥出家受戒,一開始是顯現沒有真實出離心的,後經目連尊者教化,才發起具相的出離心。但在生起真出離心前,他們就已是比丘,他們有去參加誦戒及羯磨;這是佛陀沒有遮止的,如果沒有戒體,不是比丘,佛陀怎會聽許可以參加呢!所以大師又說,若沒有以「聞所成」以上的強猛出離心受戒的話是不得戒的,並未說「定須具相出離心」才能得戒。
綜上所述,其實我們是很有機會生起證量的,因為很多人都曾在漢土、印度諸大善知識、師父與上師的座前親聞正法、領受加持與傳承,也在具戒傳承的大德比丘僧前受得三種律儀,所依身是如此賢善、具足暇滿。可以聽到師父直指內心的教誡,也逐漸有更多上師的開示能夠聽聞,每日勤勤懇懇地祈禱上師三寶,依著戒律、投入團體來淨罪集資又是極為廣大與容易,不斷清淨發願回向,怎麼一定不能生起證德呢?面對不圓滿的種種、生不起證悟,《廣論》一直教導我們要去積聚其因緣,未來必當成辦我們希願的結果。
成辦任何一件事都須要眾緣和合,業果的道理就是如此;如果信得過,會感恩、慶幸上師三寶已經為我們成辦這麼多順緣,如果信不過則會覺得委曲、絕望,所以不可能成立有生不起證量的立論。
解答法師:釋如行
註:「長傳」就是這個法從佛陀說法後,經一代一代祖師沒有間斷地傳下來。「短傳」就是有些祖師的證量很高,在修行中透過自己業感的清淨相,親見佛陀、祖師大德,直接獲得重要的教授。
心得回饋
為維持良好的線上環境,留言需經審核方會呈現,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