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廣論》239頁第9行提到「忘失發心」或「不現行」有何差別?是暫未感果及永遠不感果的差別嗎?

回答:

《廣論》此處所說的「忘失發心」與「不現行」二者,差別不在於暫未能感果或永不感果,而是說明一位已發心的菩薩由於自身有四黑法的瑕疵,在經過死歿和投生的衝擊,依其造作的輕重,將使得他心續中「為利眾生願成佛」的修為削弱到兩種不同的程度。

「退失」是指某種透過修持方才取得的覺受,由於久未串習等緣,退減至低於此覺受應有底限的程度。比如當一個人不再真實地覺得輪迴如火宅,則代表他已退失出離心;當一個佛弟子不再真實地認為唯有三寶是真實的依靠,則代表他已經退失了皈依等等。所以,「忘失發心」是指本是菩薩的人已經不再真實地求無上菩提,他也已經不是菩薩。

「不現行」則是指某種心念的勢頭或想法,此時此刻雖然在心續中,但並未清晰地運作,或者並非此人當下的心念中最主要的主導地位。比如當我們一心祈求供養三寶時,雖然對於其他事物的了解與關注並未自我們心中消失,但在此刻這些心念並未現行等等。同理,「發心不現行」則是指此人雖仍是菩薩,但發心的覺受並不強烈和明顯。

到這裡我們不禁要問:所謂的「不現行」發心到底是不現行到何種程度?

根據如月格西解釋:已發起菩提心的菩薩,若不遮止四黑法,不用等到來生,今生菩提心就會變弱,來生則會想不起菩提心相關的內涵,即使聽到人提起也現不起。甚至想學菩提心也會有障礙障住,變得不容易理解。看到師長的提醒,一定要斷四黑法!

解答法師:釋性聖

忘失發心或不現行有何差別?

 

 

心得回饋

為維持良好的線上環境,留言需經審核方會呈現,請見諒。

0
  • 找不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