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論前行論叢】攝類學、心類學、因類學綜述七、學習攝類學的要點

【量論前行論叢】攝類學、心類學、因類學綜述七、學習攝類學的要點

【量論前行論叢】攝類學、心類學、因類學綜述七、學習攝類學的要點

本文出自《賽倉攝類學》下冊,釋如法所撰〈綜述〉一文。(請參見《賽倉攝類學》下冊第 618~632 頁)

目  錄

壹、量學的主體內涵

貳、量學轉為攝類學及其興盛的過程

一、攝類學的雛形
二、目前所知的第一本攝類學
三、攝類學細化成攝類、因類、心類三門學說

參、量論前行論叢的主要科目

一、攝類學主要科目
二、因類學主要科目
三、心類學主要科目

肆、量論前行論叢目錄

一、攝類學論著目錄
二、因類學專著目錄
三、心類學專著目錄

伍、學習攝類學的意義

一、訓練辯論理路的意義
二、學習量論前行各科內容的意義

陸、學習攝類學所應具有的正確意樂

一、修正對於量論的錯誤認知
二、修正低劣的學習意樂
三、避免因為疑點難解而對真理徹底懷疑
四、在量論前行的基礎上希求學習諸大經論

柒、學習攝類學的要點

一、訓練辯論理路的次第
二、研閱教典的方法

捌、結語

柒、學習攝類學的要點

一、訓練辯論理路的次第

(一)了解法相定義支分

  要進入正規的辯論之前,要作好許多前行的準備。第一步,應當先從教本當中,了解自宗對於種種法相的定義,以及各個法相有何支分。了解了法相的定義範圍和相互之間的關聯之後,才能進一步針對法相的內涵進行思辨。

(二)熟練正規辯論問答

  藏系的辯論,依據印度的量論而定出非常嚴密的問答方式,以避免辯論焦點模糊、勝負難分等種種的問題。學習辯論時,第一步就是熟練這些辯論的問答格式。

  在問的部份,要熟練組織應成論式,正規的應成論式必須要有「所諍事」、「所顯法」、「因」三個組成元素。如「瓶子有法,應當是無常,因為是所作性。」有時只是為了測問對方的觀點,也有可能不舉「因」,只舉「所諍事」、「所顯法」,如「瓶子有法,應當是無常」,以探問對方會立什麼宗,持什麼觀點。

  答的部份,對於只舉「所諍事」、「所顯法」的應成論式,如果贊同,則答「承許」,如果不贊同,則反詰「為何」?表示無法承許,請問難者進一步舉出為何要如此成立的原因。

  而對於完整舉出「所諍事」、「所顯法」、「因」三者的應成論式,由於已舉完原因了,所以不可以反詰對方「為何」,因為問方已經舉出原因了。所以,如果認同就回答「承許」,如果不認同的話,就要簡擇為什麼不認同,是因為「有法」不是其所舉的「因」,還是其所舉的「因」,不一定就是其所舉的「所顯法」,如果是前者,就回答「因不成立」,如果是後者就回答「不遍」。當然有可能既因不成又不遍,在這種情況下,則優先回答「因不成立」。如果不能回答

  「因不成立」,也不能回答「不遍」,那就必須回答「承許」。只有一種特殊狀況,才能脫離上述的三種回答,那就是所探討的問題已超出可推理的範圍。如,「此處有法,應當有鬼,因為有食肉鬼。」這個應成論式是有周遍的(有食肉鬼就一定有鬼),因此不能回答「不遍」。但是因成不成立—— 此處有沒有食肉鬼—— 無法由推理來確認,因此無法判斷因成不成立,所以也無法進一步判斷可不可以回答承許。這種狀況下,可回答「存疑」。除此之外,凡是應成論式中的內容屬可推理範圍,就必須限制在上述的三種回答中來回答。在一開始練習時,可以先自製大量的應成論式,或者是找一位法友相互提問,然後思考這個應成論式的因成不成立,有沒有周遍,再做回答。以下略舉數個應成論式及正確的回答:

  「瓶子有法,應當是金屬製品,因為是容器的緣故。」思考軸線:瓶子當中雖然有金屬製品,但總體來講不能算是金屬製品。所以不可以回答「承許」(承許瓶子是金屬製品)。那麼對方舉的因有什麼問題嗎?瓶子是容器,這點沒有錯,所以不能回答「因不成立」,但是是容器不一定是金屬製品,所以這個因是「不遍」的(是容器不遍是金屬製品),所以正確的答案是:「不遍!」意為是容器的話不遍是金屬製品。

  「瓶子有法,應當是常法,因為是不會壞滅的法的緣故。」思考軸線:瓶子應該不是常法的才對。那麼對方舉的因有什麼問題嗎?瓶子會壞、會破,是眾所周知的事,所以對方所舉的「因不成立」。不過如果是不會壞滅的法的話,倒一定是常法沒錯,所以不能回答「不遍」。所以正確的答案是:「因不成立!」意為瓶子不是不會壞滅的法。

  「瓶子有法,應當是物質,因為是微塵所成的緣故。」思考軸線:瓶子是微塵所聚成的沒錯,因此不能回答「因不成立」。而攝類學中也說到微塵所成是物質的性相(定義),所以是微塵所成一定是物質,因此也不能回答「不遍」。既不能回答「因不成立」,又不能回答「不遍」,所以只能回答:「承許!」意為承許瓶子是物質。

  依著上述的思考方式,在初學的時候,可以將攝類學中學到的法相互相搭配,舉出大量的應成論式來嘗試回答,而在回答的同時,也要清楚這麼回答代表著什麼意義。不久自然就能掌握住正規的辯論回答方式。

(三)練習破斥錯誤立宗

  對於正規的辯論問答略為熟練之後,可以開始針對一個主題進行辯論。在練習辯論時,一開始先練習如何破斥錯誤的立宗。在這方面的練習,可以參考辨析體的教本中破他宗的內容,以其中的辯論題做為範本來練習。不過,辨析體中破他宗的寫作方式,為了行文簡潔,所以對於辯論的過程會有所省略,初學者沒有經過指導,幾乎無法理解。以下僅舉出《賽倉攝類學》中第一個破他宗的辯論題原文,再附上還原為完整辯論過程的辯論題,以供初學者參考:

《賽倉攝類學》

  有人說:「是顏色的話遍是紅色。」

  那麼白法螺的顏色有法,應當是紅色,因為是顏色的緣故。已經承許周遍了。

  如果說因不成立的話,白法螺的顏色有法,應當是顏色,因為是白色的緣故。

  如果說因不成立的話,白法螺的顏色有法,應當是白色,因為是與白法螺的顏色為一的緣故。

  如果承許根本論式的宗,白法螺的顏色有法,應當不是紅色,因為是白色的緣故。

  如果說不周遍的話,這應當有周遍,因為白色與紅色二者的共同事不存在的緣故。

  如果說因不成立的話,白色與紅色二者的共同事應當不存在,因為白色與紅色二者是相違的緣故。

  完整版: (粗體字表示為原文省略的部份)

  問:是顏色的話,應當遍是紅色。

  答: 承許(承許是顏色的話,遍是紅色)。

  問: 白法螺的顏色有法,應當是紅色,因為是顏色的緣故。已經承許周遍了。

  答: 因不成立(白法螺的顏色是顏色不成立)。

  問: 白法螺的顏色有法,應當是顏色,因為是白色的緣故。

  答: 因不成立(白法螺的顏色是白色不成立)。

  問: 白法螺的顏色有法,應當是白色,因為是與白法螺的顏色為一的緣故。

  答: 承許(承許白法螺的顏色是白色)。

  問:喔嚓!白法螺的顏色有法,應當是顏色,因為是白色的緣故。已經承許因了。

  答:承許(承許白法螺的顏色是顏色)。

  問:喔嚓!白法螺的顏色有法,應當是紅色,因為是顏色的緣故。已經承許因和周遍了。

  答: 承許(承許白法螺的顏色是紅色,也就是承許根本論式—— 第一個問難的應成論式—的宗)。

  問: 喔嚓!白法螺的顏色有法,應當不是紅色,因為是白色的緣故。已經承許因了。

  答: 不遍(是白色不一定不是紅色)。

  問: 是白色的話,應當遍不是紅色,因為沒有白色與紅色二者的共同事的緣故。

  答: 因不成立(沒有白色與紅色二者的共同事不成立)。

  問: 應當沒有白色與紅色二者的共同事,因為白色與紅色二者是相違的緣故。

  答:承許(承許沒有白色與紅色二者的共同事)。

  問:喔嚓!是白色的話,應當遍不是紅色,因為沒有白色與紅色二者的共同事的緣故。已經承許因了。

  答:承許(承許是白色的話,遍不是紅色)。

  問: 喔嚓!白法螺的顏色有法,應當不是紅色,因為是白色的緣故。已經承許因和周遍了。

  答:承許(承許白法螺的顏色不是紅色)。

  問:喔嚓!白法螺的顏色有法,應當是紅色,因為是顏色的緣故。三輪(已經承許因和周遍了,卻又不能回答承許)!

  答: 不遍(是顏色的話不遍是紅色,與最初說的是顏色遍是紅色相違)。

  問:根本宗嚓!

  辯論的重點,在於抓準最初立的根本宗,自始至終不脫離這個焦點,直到把根本宗摧壞為止。以上述的辯論題為例,其錯誤的根本宗為:「是顏色遍是紅色。」因此問難者一定要將核心對準這個主題而進行攻難。當答方為了維護這個錯誤立宗,而進行種種詭辯,立出諸如「白法螺的顏色不是顏色」、「白法螺的顏色是紅色」,「是白色不一定不是紅色」等等宗時,就要進一步摧破這些支分的錯誤立宗,但是摧破之後,必須回扣主題,把「是顏色遍是紅色」這個根本宗摧破,這場辯論才算成功。

  初學者一般會專門以一道標準的辯論題做為範本,不停地反覆練習,掌握到其中的要則之後,可以改為相似的題目。如學會如何破斥「是顏色遍是紅色」之後,自然就可以練習破斥「是顏色遍是黃色」,繼而再練習與此主題差異性較大的題目,如「是色法遍是色處」等等的問題。

(四)練習正反雙向破斥

  上述的練習,都屬於初階的辯論練習。接下來就到了所謂「雞蛋裡挑骨頭」[1] 的辯論階段了。

  如同前述,藏系辯論的開場,是由問難者對立宗者提出一個問題,立宗者回答之後,就立出了該場辯論的「根本宗」。依著這個根本宗,問難者再依序提問。在辯論場上,不會有立宗者一開始就故意立出顯而易見的錯誤立宗。就像上述的問題:「是顏色的話,應當遍是紅色。」像這樣的開場問題,只要有學過辯論的人,都會答出「是顏色的話不遍是紅色」的正確立宗。因此,在正規的辯論場上,問難者所面對的立宗,其實都是一些「與經論極為相順」的立宗,而問難就得想方法駁倒這些立宗。駁倒之後,再設法重宣經論之意,把與經論不合的立宗扳正回來。

  破錯誤的立宗容易,駁正確的立宗難。而有關這方面的辯論題目,早期都只存在於師徒的口耳相傳,以及辯論的臨場智慧之中。直到近來,才漸漸有格西們筆之成書。這種辯論題,往往得別出心裁,才有可能將公認的正確立宗逼入窘境。

  就以前述的辯論題為例,以下演示如何辯駁「是顏色不遍是紅色」的立宗。

  問: 是顏色的話,應當不遍是紅色。

  答: 承許(承許是顏色的話不遍是紅色)。

  問: 是顏色的話,應當遍是紅色,因為除了紅色之外,沒有其他顏色的緣故。

  答: 因不成立(除了紅色之外,沒有其他顏色不成立)。

  問: 除了紅色之外應當沒有其他顏色,因為沒有不是紅色的顏色。

  答: 因不成立(沒有不是紅色的顏色不成立)。

  問: 應當沒有不是紅色的顏色,因為沒有「不是紅色」的色處。答: 因不成立(沒有不是紅色的色處不成立)。

  問: 應當沒有「不是紅色」的色處,因為沒有「不是紅色」的衣著。

  答: 因不成立(沒有不是紅色的衣著不成立)。

  問: 應當沒有「不是紅色」的衣著,因為沒有「不是紅色」的親人。

  答: 因不成立(沒有不是紅色的親人不成立)。

  問: 應當沒有「不是紅色」的親人,因為沒有「不是紅色」的父母。

  答: 因不成立(沒有不是紅色的父母不成立)。

  問: 「不是紅色」有法,應當沒有他的父母,因為他是無生之法的緣故。

  答: 因不成立(「不是紅色」是無生之法不成立)。

  問: 「不是紅色」有法,應當是無生之法,因為是常法的緣故。答: 承許(承許「不是紅色」是無生之法)。

  問:喔嚓!「不是紅色」有法,應當沒有他的父母,因為他是無生之法的緣故。

  答: 承許(承許沒有不是紅色的父母)。

  問: 喔嚓!應當沒有「不是紅色」的親人,因為沒有「不是紅色」的父母。已經承許因了。

  答: 承許(承許沒有不是紅色的親人)。

  問: 喔嚓!應當沒有「不是紅色」的衣著,因為沒有「不是紅色」的親人。已經承許因了。

  答: 承許(承許沒有不是紅色的衣著)。

  問: 喔嚓!應當沒有「不是紅色」的形色,因為沒有「不是紅色」的衣著。已經承許因了。

  答: 承許(承許沒有不是紅色的形色)。

  問: 喔嚓!應當沒有不是紅色的顏色,因為沒有「不是紅色」的形色。已經承許因了。

  答: 承許(承許沒有不是紅色的顏色)。

  問: 喔嚓!除了紅色之外應當沒有其他顏色,因為沒有不是紅色的顏色。已經承許因了。

  答: 承許(承許除了紅色之外沒有其他顏色)。

  問: 喔嚓!是顏色的話,應當遍是紅色,因為除了紅色之外,沒有其他顏色的緣故。

  答: 承許。

  問: 根本宗嚓!

  以這道辯論題為例,一開始的立宗「是顏色的話不遍是紅色」,這點是絕對正確的。但是問難者先將「是顏色遍是紅色」與「除了紅色之外沒有其他顏色」、「沒有不是紅色的顏色」三者劃上等號。其次,針對「沒有不是紅色的顏色」這點,使用的排比類推式的提問「應當沒有不是紅色的顏色、色處、衣著、親人、父母」,令原有的概念先模糊化—— 從一開始「不是紅色的顏色」是指不是紅色的其他顏色,模糊到可能是指「不是紅色」本身的顏色,進而完全轉換概念—— 把「沒有不是紅色的顏色」的概念變成是「不是紅色」本身沒有顏色,最後令答者承許了沒有「不是紅色」的顏色,繼而推翻之前被劃成等號的「是顏色不遍是紅色」與「除了紅色之外沒有其他顏色」,最終不得不做出與自宗相違的承許。

  在正學量論前行課程乃至五部大論的時候,授課格西會提出大量這類問難性的辯論題。而學生也必須熟記其中的理路,並且在辯論場上加以靈活運用。在這個階段中,不只是學習掌握另類的思路,更是在重新檢視自己對正確立宗認知的深淺。

(五)練習尋求細緻差別

  一般而言,在辯論場上,無論是問是答,都各有難點。然而在教學的過程中,授課格西往往會以傳授辯難的思路為主,對於如何回答較少直接點破,以促進學生能夠勤閱經論而加深對自宗的理解,並且透過辯論來思考答案。

  在辯論場上,不僅要時常察覺問難者如何轉換概念,還要對於問難者提出的教典相違做出解釋。這些解決難點的答案,在辯論術語中稱之為「細緻差別」(ཞིབ་ཆ)或「持守的界限」(ཟིན་མཚམས་),可以說是對於自宗最深細的認知。找出這些能夠解決難點的答案,掃除以往對於自宗的認知中所未知的盲點,最後確認自宗的不可動搖性,這才是我們學習辯論真正希求達到的目的。

二、研閱教典的方法

  量論前行的著作非常浩瀚,在閱讀的時候必定要有先後次第。格魯派的各大聞思學院,都有各自依從的學派教本論主。在辯經時,佛經、印度論著是不分教派所共同依據的教典。而宗喀巴大師、賈曹傑、克主傑、根敦竹巴的著作,是屬於所有格魯的各個學派所共同依據的教典。格魯派中又分成多個學派,其中最著名的三大學派為色拉杰、洛色林、果芒學派。此外,還有色拉昧學派,札什倫布寺也有兩個學派,各別較小的寺院中有時也有自己獨自依據的教本。不同學派各自依據自己所依據的教本,互不相通。除此之外,其餘的教典,在辯論時不能用來引據,只能當作學習時參考的論著。

  每個學派當中,都會有各自的教本論主。各個學派的學僧在學習的時候,一定會先研讀教本論主的著作。其次,再研讀同一個學派的祖師所著的相關論著,或者是宗喀巴大師父子三尊的相關著作。如有餘力,再旁及其他學派的論著,或者是印度祖師的論著。總之,必須先確立一個學派,以一個學派的論著作為脈絡,先讀主要論著,再讀其他參考性的著作。

  以果芒學派而言,主要的教本論主為一世妙音笑大師,其次還有二世妙音笑大師、一世賽倉大師及三世貢唐大師。而果芒學派中的拉卜楞寺體系,還會依據《惹氏攝類學》。這四位祖師都著有攝類學著作,而且像妙音笑大師、賽倉大師的攝類學著作都不只一本。但是在教學時,以《賽倉攝類學》做為教本。因此在研讀的時候,必須先以《賽倉攝類學》為主,進行熟讀,甚至背誦。其次再閱讀其他可作依據的教典。如《惹氏攝類學》、《賽倉攝類學未竟篇》、貢唐大師的《理路幻鑰》、妙音笑大師的《攝理心要頌》等等,把自己學派中可做依據的教典先全面熟讀。

  其次可以旁及同派的參考著作,如《攝理心要頌釋》、《理路如意花》。也可往上閱讀父子三尊的相關著作,如克主傑大師的《七部量論莊嚴除心意闇》。一般而言,同派的參考著作較易理解,學習同派的著作也會對於自己學派的學說掌握得更完整。學習父子三尊的著作較為困難,但是理解的程度會更加深刻,而且未來較能與不同學派者進行討論。

  以上的內容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後,真的還有餘力,可以再參閱其他教典,如《永津攝類學》、《堪千攝類學》等。

  此外,量論前行的論著有很多不同的類型,各有其特殊的作用,可以依據當時的需求而選擇參閱。

  量論前行的論著,大致上可分為幾種類別:辨析、總義、攝頌、探疑、註疏、決疑、講義。

  辨析體的論著是量論前行著作的主流。其著作的特色有二:第一、針對每一個單元,都會分成「破他宗」、「立自宗」、「斷諍論」三個段落。破他宗時,一個個敘述他宗的錯誤想法,繼而進行破斥;「立自宗」陳述自宗正確的想法;斷諍論則由他宗對自宗進行問難後,自宗作出回答而斷除諍論。辨析體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全文幾乎都以應成論式的問答組成,也就是整本論著自始至終都是一題題問答的過程,因此這類著作又稱為「應成鬘體」。各派量論前行的教本大多採用這種辨析體的著作,乃至整個五部大論的教本,也大多是這種形式的論著。這種形式的著作,能夠讓學習者快速掌握對於主題的思辨要點,因此一般而言,辨析體的論著是最首要閱讀的教典。就像二世妙音笑大師所著的《求學教誡篇》中說的:「初先善解了,辨析諸文義,次觀覽總義,及諸釋論等。求趣智慧者,則當如蓮花,為日所光照,燦然而盛開。」量論前行的論典中,《惹對攝類學》、《攝類學建立》、《賽倉攝類學》、《堪千攝類學》、《惹氏攝類學》、《永津攝類學》都是這方面非常主要的教典。

  總義體的論著,專門以解說的方式將論義闡述明白,而不作大量的辯論。在現觀及中觀等學科中,各個學派都有辨析及總義兩種不同體裁的必讀論著。而在量論前行的部份,則不會有另外必讀的總義論典。總義體論著的功用,在於令學者深入而完整地了解論體的內容。量論前行有少數的一些總義著作,蔣悲欽烈雲丹加措《遍攝攝類學之義》、毛爾蓋禪定海《所知異門.明慧理門》即屬此類。要較完整深入了解量論前行的義理,可參此類論著。

  攝頌體的論著,以簡短的文字總攝所有論義的內涵。一般來說,其主要用途為背誦憶持。妙音仙帝巴慧幢《共通攝論攝頌.明慧心喜》、夏日具緣海《攝類學根本頌》、一世妙音笑語王精進《攝理心要頌》、巴日善慧極明《攝類學根本頌.明鏡》,即屬此類教典。

  探疑體的論著,專門講述辯論場上所用的辯論題目。其著述的方式,與辨析體相似,整部書都是以應成論式問答而組成的。但是,其與辨析體的著作相差最大之處在於:辨析體所有的內容,都可以明確分出自宗與他宗的想法;而探疑體只負責辯,不立自宗,把一個個問題,既辯成是,又辯成非,可以說是專從問方的角度出發而寫的論著。貢唐寶教炬《理路幻鑰》、《巴朗攝類學》、《攝類學建立.理路如意花》、《理路幻化.春使》、《趣入七部量論之門遍攝理路善說.明慧之鑰》、《初學者理路備忘錄.白蓮鬘》,即屬此類教典。當已經掌握了論義主體內容,在辯論方面練習到正反雙向破斥的階段時,較適合參閱這方面的教典。

  註疏體的論著,是指對於一部主要詮釋的論著,進行逐字的解釋。一般而言,註疏體所解釋的都是印度的論典。量論前行既然屬於前行類的論著,自然不會註釋印度的論著,所以只是對於根本攝頌的解釋。如貢唐慧海《攝理心要頌釋》及札什倫布寺大住持善慧忍《攝類學根本頌釋》即屬此類。在有背誦攝頌的前題下,閱讀這些攝頌的註疏會大大增加對根本頌的理解,能更加活用其中的內容。而即便沒有背誦根本頌,也可將之視為總義類的著作來研閱。

  決疑體的著作,是針對自宗受到問難的難點,說明應當如何回答的專著。這類的著作並不多,最著名的是妙吉祥僧海《惹對攝類學決疑》,貢唐慧海所著的《略解因類學辨析等難點.寶鬘》、《略解心類學辨析等難點.寶鬘》也屬此類著作。與探疑體相似,這類著作對於解答難解的矛盾點有很大的幫助,較適合已經掌握好主體內涵,進階到深入辯論的學者。

  講義體的著作,是近代才開始發展出來的。傳統寺院的教學,一般都會用辨析體或總義體的論著,但對一般大眾還是顯得艱深,因此有些現代學校體系就發展出這種適應初學用講義式的課本。如念桑巴僧伽的《攝類學解說.俱胝明慧津梁》即屬此類。

 

[1] 此為恩師日常老和尚對藏地辯論的形容之語。

 

 

 

心得回饋

為維持良好的線上環境,留言需經審核方會呈現,請見諒。

0
  • 找不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