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論前行論叢】攝類學、心類學、因類學綜述三、量論前行論叢的主要科目

【量論前行論叢】攝類學、心類學、因類學綜述三、量論前行論叢的主要科目

【量論前行論叢】攝類學、心類學、因類學綜述三、量論前行論叢的主要科目

本文出自《賽倉攝類學》下冊,釋如法所撰〈綜述〉一文。(請參見《賽倉攝類學》下冊第 581~584 頁)

目  錄

壹、量學的主體內涵

貳、量學轉為攝類學及其興盛的過程

一、攝類學的雛形
二、目前所知的第一本攝類學
三、攝類學細化成攝類、因類、心類三門學說

參、量論前行論叢的主要科目

一、攝類學主要科目
二、因類學主要科目
三、心類學主要科目

肆、量論前行論叢目錄

一、攝類學論著目錄
二、因類學專著目錄
三、心類學專著目錄

伍、學習攝類學的意義

一、訓練辯論理路的意義
二、學習量論前行各科內容的意義

陸、學習攝類學所應具有的正確意樂

一、修正對於量論的錯誤認知
二、修正低劣的學習意樂
三、避免因為疑點難解而對真理徹底懷疑
四、在量論前行的基礎上希求學習諸大經論

柒、學習攝類學的要點

一、訓練辯論理路的次第
二、研閱教典的方法

捌、結語

參、量論前行論叢的主要科目

  在此介紹量論前行論叢的主要科目時,還是分成攝類學、因類學、心類學三個部份來說明。

一、攝類學主要科目

  (一)科目總數:攝類學是將量學的重要內容分成個別的單元講述的論著,歷來不同的攝類學著作,所分出來的單元數量不同,開合有別,並沒有一定的定論。大致來說,攝類學的科目在十多科到三十多科之間。丹確丹貝所著《攝類學攝頌》分為十科、毛爾蓋桑木丹所著《所知異門新慧理門》分為十一科、妙音笑大師《攝理心要頌》分為十三科、耶謝旺秋《開啟新慧理路之眼》分為十八科、《永津攝類學》分為二十科、蔣貝欽烈雲丹加措所著《學者喜宴善說》分為二十四科;《惹對攝類學》分為二十五科、《賽倉攝類學》分為二十六科、妙音笑《攝類學科目》分為二十七科、《惹氏攝類學》分為二十九科、《堪千攝類學》分為三十科、《卓尼攝類學》分為三十二科。

  (二)小中高理路之分:許多攝類學論著會將這些繁多的科目分為小理路、中理路、大理路。這麼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讓初學者得以依次從易處漸次深入難點,所以在翻譯上,有時也會譯作初級理路、中級理路、高級理路。不過,不同攝類學論著的作者對於各個科目的難易度的理解,似乎不盡相同。有時同一個科目,在不同的論著中,既會被放在初級理路,又會被放在中級或高級理路。但是也有一些科目是所有的攝類學都有共識的,像〈紅白顏色〉會放在初級理路、〈大應成〉會放在高級理路,這幾乎不會有任何異議。

  (三)科目性質分類:從這些科目的本質來看,攝類學所含攝的科目大致可分成四個類型。第一類為基礎佛法法相名詞的內容;第二類為因明邏輯專用法相名詞的內容;第三類為多重法相堆疊的邏輯推演;第四類為辯論問答論式特有文法的界定。而第二類和第三類之間,有時界限並不明確,某些科目本身既解釋邏輯專用法相名詞,又依此進行邏輯的推演。以下分類時,難以分清的科目就不避重覆列舉。

  屬於第一類的科目有:〈紅白顏色〉、〈成實〉、〈蘊界處〉、〈小因果〉、〈大因果〉、〈三時〉、〈境與有境〉、〈自相共相〉、〈四聖諦〉、〈補特伽羅〉、〈能詮聲〉、〈名句文身〉、〈自宗實法反法〉等。

  屬於第二類的有:〈辨識反體〉、〈一與異〉、〈總別〉、〈大相違相屬〉、〈周遍斷語〉、〈八門周遍〉、〈大應成〉、〈除遣趣入成立趣入〉、〈恰派實法反法〉、〈詮總聲詮類聲〉、〈成立法遮破法〉、〈遣餘法〉、〈詮法聲詮有法聲〉、〈名相性相〉、〈表徵論式〉、〈因論式〉。

  屬於第三類的有:〈證有證無〉、〈是屬非屬〉、〈是反非反〉、小相違相屬〉、〈總別〉、〈大名相性相〉。

  屬於第四類的有:〈遮破駁斥成立駁斥〉、〈分判〉、〈承許軌則〉、〈第六囀聲〉、〈小應成〉、〈遮遣處〉、〈提問牽引〉。

  這四類的科目,以前兩類最為核心,與原本的量學關聯性較大,而且在未來學習其他論典時,會更深入地反覆探討相關內容。第三、第四類的科目,則比較偏向攝類學獨自發展出來的科目,側重於訓練繁複的邏輯演算能力,但與其他諸大論典所探討的主題關聯性較弱。

二、因類學主要科目

  因類學主要闡述正確的推理論式。在闡述的過程中,會談到論式的組成結構,「真實因」應該具有的三個條件,以及如何證成一個正因確實具有這三個條件的方法。這之後,再對於「真實因」以及「相似因」,用不同分類的角度來闡述各種類型的因。

  屬於解說論式結構的科目有:〈因的性相〉、〈成立語〉。

  屬於解說真實因的性相有〈宗法〉、〈隨品遍〉、〈反品遍〉。屬於解說真實因的支分有:依正因的體性而分為〈果正因〉、〈自性正因〉、〈不可得正因〉;依所立法的角度而分為〈成立名言的正因〉、〈成立境義的正因〉;依宗的角度而分為〈事勢正因〉、〈極成正因〉、〈信許正因〉;依趣入同品的方式而分為〈能遍趣入同品正因〉、〈以二相趣入同品正因〉;依諍者的角度而分為〈自義正因〉、〈他義正因〉。

  屬於解說相似因的有〈相違因〉、〈不定因〉、〈不成立因〉。

三、心類學主要科目

  量論前行中的心類學,以《釋量論》做為闡述的依據。因此,心類學所闡述的心相,是以「認知」做為主軸而出發的。心類學中,將心分成七種支分、三種支分、二種支分來解釋不同程度的錯誤認知及未認知、正確認知的心識。在闡述這些心識的時候,也會旁及產生心識必要的因緣、不同的心識透過怎樣不同的管道而認識到對境、由於什麼因緣導致心識產生錯亂、意識與根識的差別等等的主題。

  心類學的主要科目有:〈覺知的性相〉;覺知的七種支分:〈伺察識〉、〈現而不決〉、〈再決識〉、〈顛倒識〉、〈疑惑〉、〈比度〉、〈現前識〉;覺知的三種支分:〈以共相為顯現境的分別心〉、〈以自相為顯現境的無分別無錯亂識〉、〈無分別錯亂識〉;覺知的二種支分:〈量〉、〈非量的覺知〉;〈證知的覺知〉、〈未解的覺知〉。

  在佛法的教典當中,對於心識的闡述,除了量學體系之外,還有對法的體系。大小乘對法的論著如《大乘阿毘達磨集論》、《攝事分》、《大毘婆沙論》、《阿毘達磨俱舍論》等,其對於心識的闡述,則是從心與心所的角度趣入。這種闡述角度,更廣泛的探討善心、惡心、感受、煩惱等等的心相,不單只是著眼於「認知」上的問題。以前如阿莽班智達對於這個部份另寫了部專著《略說心與心所建立.照見自相續之鏡》。近來辯經學院校長善慧海的心類學著作《高級理路心類學建立遍攝所需》,及毛爾蓋禪定海的攝類學著作《所知異門明慧理門》,便將心與心所的論述,納入其論述之中,使得心類學的論述更加完整。

 

 

 

心得回饋

為維持良好的線上環境,留言需經審核方會呈現,請見諒。

0
  • 陈秀萍

    需求学习佛法摄娄学。20善019C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