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家合註入門2》發行精彩摘選:能依學者之相

《四家合註入門2》發行精彩預告:能依學者之相

《四家合註入門 2》位置:第 96~99 頁

《廣論.四家合註》原文:

  第三、別別宣說諸相差別者:其中正住者,謂不墮黨類;若墮黨執,由彼蔽覆不見功德,故不能得善說妙義。如《中觀心論》云:「由墮黨惱心,終不證達二種寂靜涅槃道也。」墮黨類者,謂貪著自宗,瞋他法派。初修業者,大多由昔串習力故,而墮貪瞋黨類,故應觀自心,捨如是執。《菩薩別解脫經》云:「應捨自欲,敬重安住親教軌範所有論宗。」

  若念唯此即完足耶?雖能正住,若無簡擇善說正道、惡說似道二事慧力,猶非其器。故須具慧解彼二說,則能棄捨無堅實品取諸堅實。若念:僅具二德足耶?縱有此二,若如畫中聽聞法者全無發趣,仍非其器,故須具有廣大希求。《釋》中更加敬法法師、屬意二相,開說為五但為開合之分耳

 

仁波切開示講記:

  「第三、別別宣說諸相差別者」,各別說明這三個德相,第一個是正住。「其中正住者,謂不墮黨類」,有人明知上師有功德,竟然不承認,這是很多的。雖然說:「這上師有這樣那樣的功德。」但他卻說:「有又怎麼樣?」反而說出他很多過失,就是所謂「增益和毀謗」當中的毀謗,明知有功德卻毀謗說沒有。有些人是因為個人偏愛的緣故,即使沒功德也認為有功德而做增益,這麼做就是墮黨類。「正住」就是不墮黨類的意思。如果有墮黨類的狀況,被墮黨執所障蔽,「若墮黨執,由彼蔽覆不見功德,故不能得善說妙義」,就看不到上師的功德,因此即使上師有善說,善巧地解釋法義,他也無法獲得其中義涵。「如《中觀心論》云:由墮黨惱心,終不證寂靜」,由於內心為墮黨所熱惱,「終不證達二種寂靜涅槃道也」,二種涅槃是有餘涅槃和無餘涅槃。宗喀巴大師再次解釋了墮黨類,「墮黨類者,謂貪著自宗,瞋他法派」,貪愛自己歡喜的宗派,而瞋恚其他相左的法派就是墮黨類。

  「初修業者」,剛開始沒有修心、對法也還沒有什麼聞思的初業行者,「大多由昔串習力故,而墮貪瞋黨類」,很多人因為以前串習貪瞋,形成習慣導致墮入貪瞋黨類。「應觀自心,捨如是執」,要觀察自己的心是否墮黨類,剛開始要先觀察。

  我們對很多事都會不承許,無論是其他宗義也好、其他宗派也好。現在先別談承不承許,連宗派的內容是什麼都沒搞清楚,我們對別人是這樣,別人對我們也是這樣。現在有人批評藏傳佛教,卻不懂藏傳佛教的內容;我們對別人也是這樣,議論其他寺院的是非,但一點也不了解其他寺院的內涵,這是一樣的。之前我們也有談到,有很多宗派其中有很多內容是我們不知道的,在不懂的情況下很難說這不對、那不對。這都是源於墮黨類,習慣養成了是很容易犯的。所以說要檢查自心相續而捨棄它,這是很重要的—要檢查自心相續,捨如是執。這在「《菩薩別解脫經》」中有說到,這應該是一本經。「應捨自欲」,墮黨類的人會貪著自宗,要棄捨這種行為,而「敬重安住親教軌範所有論宗」,要安住、恭敬一切親教師、軌範師的言教,和佛陀的至言。

 口 譯:「安住」是什麼意思?

 仁波切:

按照軌範師所說的法的內義去實踐,實踐它的意思。內心安住在所說的內義之中。

  那麼,只有「正住」的心就夠了嗎?不是的,下面還講了「具慧」的內涵,即三種弟子相中的第二個。「若念唯此即完足耶?雖能正住」,內心雖然能夠正住,沒有貪著墮入黨類,「若無簡擇善說正道、惡說似道二事慧力」,善說、正道,和惡說、相似道各別是同義的,「猶非其器」。「故須具慧解彼二說」,要有能明白善說、惡說內涵的智慧。「則能棄捨無堅實品取諸堅實」,如果有了它,就能把上師所說沒有心要的所有內容捨棄,而且知道怎麼取其中的心要,自己就能把心要取來修持。

  • 《四家合註入門2》發行精彩預告:能依學者之相 試閱第 1 頁

    試閱第 1 頁

  • 《四家合註入門2》發行精彩預告:能依學者之相 試閱第 2 頁

    試閱第 2 頁

 

延伸閱讀:
《四家合註入門2》發行精彩預告:善知識的攝他德
《四家合註入門2》發行精彩預告:修信為一切功德根本
《四家合註入門2》發行精彩預告:由時運故,如何看待善知識?
《四家合註入門2》發行精彩預告:供養上師的功德

前  往:《四家合註》經典專頁

前  往:《四家合註》經典專頁

 

我想問問題 給福智建議 寫信給老師

 

 

心得回饋

為維持良好的線上環境,留言需經審核方會呈現,請見諒。

0
  • 找不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