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出自《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第一冊,釋如法所撰〈綜述〉一文。(請參見《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第一冊第 553~560 頁)
目 錄
壹、造論者宗喀巴大師的功德
一、遍學各宗而集大成
二、實證無上佛陀果位
三、創建圓滿學修體系
(一)廣弘律法、振興戒幢
(二)開聞思門、建立道次
貳、造《菩提道次第廣論》的因緣
一、大師發心尋求道次教授的因緣
二、大師著作《菩提道次第廣論》的因緣
參、《菩提道次第廣論》的特色
一、取三士夫教授及三主要道為全論綱要
二、綜合各派道次論著之說而立全論章節
三、經論為據語錄莊嚴正理抉擇而作闡述
陸、四家註作者生平及箋註特色
一、巴梭法王註
二、語王大師註
三、妙音笑大師註
四、札帝格西註
柒、法尊法師略傳
捌、此次翻譯的因緣及譯註內容
肆、《菩提道次第廣論》的註釋與流傳
《廣論》著成以後,宗喀巴大師隨即兩度濃縮其義,於 59 歲時,在甘丹寺寫成《菩提道次第略論》,其後又造了《菩提道次第攝義》其用意即為慧力不足以廣學者,將《廣論》中要義提挈出來,以便學人易於掌握其中的內容。在《廣論》中,宗喀巴大師自己寫下道:「然能了解一切講說皆為修持者,實屬少際,故能略攝所應修事,亦可別書。」《略論》也說道:「為易趣入深廣道,更以略法於此說。」《廣傳》中也說:「由於以前大師所著《廣論》意義廣泛,淺慧者難於領會。因此至尊文殊鼓動大師再寫一易知的略本。大師依文殊吩咐,於當年內寫作了《道次第略論》。」善慧摩尼在《廣解菩提道次第廣論義理教授大寶藏論》中也提到:「大師將往昔所寫的《廣論》中有關引據教典及破立等等的辯論大體都刪去掉之後,攝集了諸扼要處,著作了《略論》。」
《略論》在〈毘缽舍那〉以前,大抵依著《廣論》的原文進行刪減,把引據及破立的部分省略之後,留下《廣論》當中主體的部分,因此其內容大都可以在《廣論》原文當中逐字的找到。但在〈毘缽舍那〉一章則別開生面,以簡要的方式開闡空性的修持要訣。恩師如月格西曾說:「在宗喀巴大師所著的五部空性論著中,《廣論.毘缽舍那》的特色為對他宗種種異說廣為破立,清晰地辨明世俗有的界限;《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則是依序探討唯識、自續、應成的空見,對於各派所破易於了解;《中論正理大海疏》則以深邃的義理,發抉《中論》每一品中聖龍樹破除自性的不同微妙思路,故理路特為廣博;《入中論善顯密意疏》則是依著月稱論師應成的論宗開闡中觀師的深廣道體;〈略論.毘缽舍那〉的特色為以簡要地總攝立破,開闡自宗所許的空性修法,便於修持。」此外又特別說:「在這五本論當中,最能易於了知格魯空見不共的修持法的論著,即為〈略論.毘缽舍那〉。」由此也可得見,《略論》的內容,不管是奢摩他以前的廣行道次,還是毘缽舍那的深見空慧,都更為簡要而便於實修。
除了《略論》之外,宗大師還著作了《菩提道次第攝義頌》,又名《證道歌》。此文共四十五偈,先有五偈皈敬頌,與《廣論》原文相同;次有四偈辨明所說教典及開示法殊勝等;餘下三十六偈正說道次第。在各部分道次之中,間以「我瑜伽者如是修,汝求脫者亦應爾。」以此作為主體道次段落的話,則共有十七個段落。除了講聞依師及奢摩他為三偈之外,其他皆為兩偈。這十七個段落的主題依次為:1 講聞及依師軌理、2 暇滿、3 念死並三惡趣苦及皈依業果、4 四力懺悔、5 四諦、6 發心、7 施度、8 戒度、9 忍度、10 進度、11 靜慮度、12 智度、13 奢摩他、14 毘缽舍那、15 止觀雙運、16 趣入密續、17 迴向。
雖然此文僅僅只有四十五偈,但是諸大上師們無不稱譽此文能攝廣略菩提道次所有內涵,如絨它洛桑丹確嘉措所著的《菩提道次第攝義頌釋》中說:「三界眾生無等上師東宗喀巴所造《道次第攝義頌》,圓具道次第所有義理極為稀有。」故此篇與《廣論》、《略論》並列入於菩提道次第八大教授之中。
自從大師著作了《菩提道次第論》後,便多次的為諸多僧眾開示本論的內涵。據《廣傳》中的記載,大師年屆 48 歲時,應人主札巴堅贊殷勤勸請,前往溫區德欽頂,在那裡同來集會的千百三藏法師一起安居坐夏,應化有情大轉法輪,講說了《菩提道次第導釋》。此後,大師前往俄德貢嘉的拉雪俄噶絳巴嶺寺,為尋求教義的諸人,講授《道次第》。51 歲,在吉麥的仲布隆寺冬季安住時,為數以千計的僧眾講授了《道次第》。大師年屆 52 歲,也就是大師在拉薩創立祈願法會的那一年,在祈願法會圓滿後的孟春期間,大師在色拉卻頂寺為近六百名三藏法師詳細地講《道次第》等。同年春末,在桑日普欽寺為京俄.索南桑波及勘欽.嘉桑巴等許多特哇山修士,此外還有許多三藏法師一起會集,講授了《道次第》等許多教法。大師 54 歲時,在甘丹寺中,詳細地講授了《道次第》等。大師 58 歲時,在札喜垛喀寺為根敦竹巴等千百三藏法師講說了《道次第》等。大師 62 歲時,在甘丹寺中,為從各方面集來的數以千計的三藏法師及原有的僧眾,講授《道次第》等。而在大師示寂的那一年,大師還特別廣開方便,對僧俗大眾開示道次第。在妙音笑大師所著的《宗喀巴傳佈繪圖紋》記載道:「大師駐錫哲蚌寺的時期中,前來集會的求法善知識約有二千人。師徒全體,都由乃鄔(在乃鄔的帕竹政權)作承事服役,供給公私的薪餉,作出了不可思議的供養。那時,大師講授了《道次第導釋》、《那若六法》、《入中論》和《密續解說》等。在過去,大師對城鎮的大眾,不廣講教法的導釋,而且在大會中,講道次第導釋,也不適合,因為有極為謹嚴之規。但是此次由於特殊的用意,大師無遮阻地令城鎮大眾不管多少都來,任隨先後來的人們,一切都不作區別,甚至許多乞丐也來集會,大師對他們也無遮地講授道次第和中觀等法,而做最後的攝受。」
除此之外,大師的獨一心子克主傑大師在大師示寂之後,曾經數次對大師猛力祈禱而親見大師,在其中一次親見大師的時候,大師即教示克主傑尊者應當將大師所著的兩種道次作為大師的遺囑而作研閱。此如《廣傳》中所記載道:
「克主傑想念宗喀巴至尊上師,心想我的上師現住何處?何時能見?想著而流下了許多悲淚!心幾乎不能鎮定,全身抖顫,毛髮豎動,而猛利祈禱說:『至尊上師宗喀巴請對我眷顧!請對那些粗野行為的有情眷顧!師的教法,也如空中閃電、乾闥婆城(海市蜃樓),迅速自歸消滅。我何時能到師的近前?』那時,至尊大師騎著可怖的猛虎,示現瑜伽師的裝束,身紅色,眼鼻特大,右手持火焰劍舉向天空,左手捧滿儲甘露的顱器,紅色髮髻上束藍綢以骨飾而為莊嚴。極露笑顏,容光煥發,有八十位大成就者隨從圍繞,歡喜前來,說道:『徒兒!心勿不安!我非汝不想,你除我誰也不念!留下你我何處也不去。念我時,當知以顯密兩種道次第為主的諸論述,是我的遺囑,應閱讀此諸著述。』」
從這些記載來看,宗喀巴大師在著作完《道次第》之後,幾乎是以最大的力度來弘揚本論。在每一次大的講經法會當中,都能見到大師以本論作為主要的論典來宣講。乃至到了最後一度的講經法會時,還特別破例對所有廣大的信徒居士宣說道次,克主傑大師於大師示寂後,亦親見大師特為敦囑兩本《道次第》即是大師的遺囑,這一切都可以看出大師對於《道次第》的重視,以及往後的時期中,《道次第》為何會成為格魯派主要不共教法的因由。
宗大師著作了《菩提道次第論》之後,格魯派的祖師們相繼著作了菩提道次第的講義。其中有五部論典與宗喀巴大師所著的三部菩提道次的論著合稱為八大教授,這八本論,也可以說是在道次第法類中最為重要的引導教授。
這五部論著中的第一本論典為《道次熔金論》。此論為三世嘉瓦仁波切福德海大師所著。此論以宗喀巴大師所著的《道次攝義》為主軸,簡明地闡述了每一個道次第的修習之法,及道次第之間的關係、如何連接。被祖師們視為宗喀巴大師所著的《道次攝義》的註釋。其後五世嘉瓦仁波切著《妙音教授論》,此論與《道次熔金論》同樣是以顯教的角度開闡道次之義,並被視為《道次熔金論》的闡述。
而由班禪一系所傳下兩部論著,為四世班禪洛桑確堅所著的《樂道》與五世班禪所著的《速道》。這兩部論著中有許多口訣派道次第甘露淋治等與密法相繫屬的訓誡,也有人說其中以甘丹幻化寶籍的教授而作莊嚴。而《速道》又被視為《樂道》的解釋,兩部論之間有著很密切的關聯。
八大教授中最後一部為達波昂旺札巴所著的《善說精髓》。此論攝集了宗喀巴大師所著的《略論》之義,撰為偈頌,以便誦持。
八大教授之外,較著名的講義還有根敦蔣揚所著的《南傳妙音教授論》、霞瑪班智達的《霞瑪道次第》、《毘缽舍那釋難》、帕繃喀大師講述的《掌中解脫》、尊珠耶謝大師的《甘露藏》等。據釋性凱及筆者依月光國際譯經院藏書所共同整理的《格魯派道次第相關論著總表》統計,格魯派中著道次論述者共一百餘家,論著三百餘種,合而約為一萬五千餘紙,粗算有七百萬字以上,而這尚且是不完整的統計。
到了近代,《廣論》的影響已經跨越了不同的民族。迄今為止,《廣論》已被譯為蒙、漢、英、日、韓、越、義、印尼等多國文字。而在漢地,自從法尊法師於1934年譯出本論之後,數十年間,漢地學習此論者已蔚然成風,家師日常老和尚於四十多年前即開始弘揚此論,同時也有諸多高僧如智敏長老、學誠方丈等,於弘揚此論亦不遺餘力。致使在整個北傳佛教界中乃至西方世界,其指導修持方向的影響力日趨深遠,蓋所謂至聖之言,金科玉律,放諸四海皆準。真正的經典,越經時日的淬煉,只會越發光輝耳。
伍、四家合註的形成與版本
從上述的總結當中可以見到,對於菩提道次第法類的解釋已多達數百種。但是有一點值得引起注意的,就是這些道次第的論著,大多數是以講義、提要、攝頌的方式寫成,另外也有許多是屬於針對某一單元的解說,或是其他道次第論著的講記。至於對《廣論》全文的註釋反而非常少見。
《廣論》的註解中,最負盛名即是《四家合註》。除此之外,能算是針對《廣論》而作註釋的論著,而且是通篇註解的,只有阿嘉永津(1740~1827)的《廣論名詞解釋論》一小冊、確佩加措所著的《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誦筆記至言大寶藏》一大函(約 18 世紀)、善慧摩尼(1903~1968)的《廣解菩提道次第廣論義理教授大寶藏論》三函、才旦夏絨(1910~1985)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廣記》三大冊,夏日東活佛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註講記》三大冊。另外這幾年中,又得康噶楚臣格桑所著的《顯明至尊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廣論引教依據之日》及袞秋堅贊所著的《菩提道次第廣論筆記仙人古道》兩部側重考據的論著問世。此外多是零散短篇的相關問答或是聞法的筆記,目前統計,合而約有四十種。然而對《廣論》通篇完整的註釋並不多見。但是這幾本論著中,除了阿嘉永津為相對早期的著作之外,其餘多是二十世紀以後,甚至是近數十年間的著作,尤其是夏日東活佛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註講記》又是後學將其講述以講記方式記錄而成,並非其親筆撰述,所以早期的《廣論》全文通釋的註本非常少有。即便是阿嘉永津的《廣論名詞解釋論》,為公認較早期的大家之作,也都只與四家註中的札帝格西註屬同時之作,其餘三家箋註,都早於《廣論名詞解釋論》約一、二百年。由此可見,這四家的箋註,可謂目前所知所有的《廣論》註釋中的先進。另外,四家又都是格魯宗師中的泰斗,其註釋的內容普遍為教界所認可,加上四家的註解形式,同樣都是箋註,並且各有各的側重點,不相妨礙重疊,這幾個特點的融合,就促成後人將《四家註》匯為一編,以《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的面貌問世利生了。
另外,《四家註》當中,札帝格西的註解則只註了〈毘缽舍那〉的部分,巴梭法王、語王大師、妙音笑大師的註解則貫通全文。三家之中,巴註主要針對難解、簡約的文句,嵌入字詞以釋其義,令學者暢讀無滯。語註則多為徵引典故、歸結論義、探討難點,結合修要的大段註釋。然而此二家箋註,較側重於〈毘缽舍那〉之前。妙註則重在列科疏文,釋說難點。因此筆者猜想,這也是為什麼在十九世紀初會匯成一部這樣的《廣論四家合註》的原因。因為唯有將此四家的註解匯為一編,才能見到一部完整、全面性的《廣論》全文的註釋。而且《四家註》的前兩家巴梭法王與語王大師註釋風格本來就極為不同,因此極少重複之處,第三家的妙音笑大師在註釋時,明顯有多處是配合了前兩家的註解,而對於不足之處再加以註釋。最後一家札帝格西則註解了前三家未詳盡註釋的〈毘缽舍那〉,所以四家的註解交相呼應,互為補充,四家的箋註合在一起,自然就形成了一部完整又無重複之嫌的《廣論》註本。
有關於《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是何時成書的問題,在戒勝格西所寫的《新訂箋註標記源流始末》中說:「此將論中一切難點釋為散文之諸箋合編—三界唯一明燈《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是為成滿濁世無比殊勝導師永津大班智達至尊智幢吉祥賢(耶謝堅參貝桑波)之甚深心願,並欲利諸以聞思趣入此勝教典者,故於十三迴繞壬戌年(1802),由勝壽寺司庫善妙幢(格勒堅參)出資千一百餘兩銀,以諸具量道次為底本,佯作勘校,新刻建版,如是經本,遂廣流通。」這就是《四家合註》最早的刻版記載。但是這個版本由於錯誤過多,所以才 1842 年,就由永津班智達諾門汗文殊慧幢大師發心重刻,並請戒勝格西重新校勘。隨後又有 1946 年的拉薩雪印經院的翻刻本,1972 年的新德里本。以上都是長函的版本。到了 2005 年,則同時出現了哲霍本及果芒僧院本,二版都是現代印刷的裝訂版。並且以果芒本的校訂為優。後來色珠古藉收輯社及隆務寺都照本翻印哲霍本,未加任何校改,綜上合為八種,都同屬於拉薩版系,但現今已未見最早的兩版木刻,因此實得六版耳。而拉卜楞寺的安多版系則於三世妙音笑大師時期公元 1807 年時刻版,由於經過眾多格西的校訂,因此此版與拉薩版系有很大的參照價值。
此外,哈爾瓦.嘉木樣洛周仁波切曾說:拉卜楞寺的《四家合註》木刻版毀於文革期間,其後拉卜楞寺曾依照舊版的經文重新刻版,但由於過於倉促,因此重刻版有許多錯誤之處。但是,目前譯經團隊尚未找到新舊不同的兩種版本,因此也無法定論是否真有新舊兩種拉卜楞寺的版本。又 102 任赤仁波切曾說其少年時曾從赤仁波切得受後藏版的《四家合註》,並說於拉達克地區尚存有此版,然至今仍未尋獲,因此是否有後藏版《四家合註》的存在,也仍待考。
以上是《四家合註》刻版的源流,至於手抄本最早始於何時,目前尚不可考。然而在戒勝格西所寫的《新訂箋註標記源流始末》中就有提到,他在校訂《四家合註》時,即曾參照過單箋註本、二家合註本、三家合註本、四家合註本,這些版本極有可能都是手抄本,因此推測在《四家合註》刻版之前,手抄本的《四家合註》應當早已問世。
有關版本的問題,釋性柏於《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的〈校勘凡例〉中已有說明,在此就不再贅述。
另外略提一事,阿嘉永津《廣論名詞解釋論》、善慧摩尼《廣解菩提道次第廣論義理教授大寶藏論》皆謂巴梭法王之註為朱註、語王大師之註為墨註、妙音笑大師之註為黃註。法尊法師〈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一文中也持同樣的看法。而阿莽班智達的《聞法錄》中卻說,妙音笑大師的註應是朱註,只是抄寫的人在寫跋文時為了好看,所以改用其他墨水的顏色,所以有人稱之為墨註或黃註。而照理來講,最早的巴註應是墨註,在抄寫時為了辨別後二家註才以朱黃區別。而且有不少古本可以證明妙音笑大師的註解是朱註。
針對這個問題,筆者認為不必去判定孰是孰非。首先,當時這種「彩色版」的《四家合註》,絕非木刻版,現在見到任何木刻版的《四家合註》全是黑白的。當年也不可能已有木刻的彩色印刷技術。所以所謂的朱註、墨註、黃註,只可能是手寫本。而據戒勝格西的記載,在刻版出現前,確實已經先有了單箋註本、二家合註本、三家合註本、四家合註本,沒有疑義,這些版本也必然是手寫本。既然是手寫本,手寫的人樂意用什麼色來寫那都是他自己決定的,沒什麼規定。第二,阿莽班智達曾親眼見過這樣的彩色手寫版,其實阿嘉永津也極有可能親眼見過。阿嘉永津生於 1740 至 1827 年,早於阿莽班智達二十年。《四家合註》的第一次刻版在 1802 年,當時阿嘉永津已是 62 歲的高齡。所以阿嘉永津的說法錯誤的可能性也很低,不如說這些不同的手抄本都存在,不同地方習慣的寫法不同罷了。
延伸閱讀:
► 《四家合註》綜述四、《四家合註》作者生平及箋註特色
► 《四家合註》綜述五、法尊法師略傳
► 《四家合註》綜述六、此次翻譯的因緣及譯註內容
目 錄
壹、造論者宗喀巴大師的功德
一、遍學各宗而集大成
二、實證無上佛陀果位
三、創建圓滿學修體系
(一)廣弘律法、振興戒幢
(二)開聞思門、建立道次
貳、造《菩提道次第廣論》的因緣
一、大師發心尋求道次教授的因緣
二、大師著作《菩提道次第廣論》的因緣
參、《菩提道次第廣論》的特色
一、取三士夫教授及三主要道為全論綱要
二、綜合各派道次論著之說而立全論章節
三、經論為據語錄莊嚴正理抉擇而作闡述
陸、四家註作者生平及箋註特色
一、巴梭法王註
二、語王大師註
三、妙音笑大師註
四、札帝格西註
柒、法尊法師略傳
捌、此次翻譯的因緣及譯註內容
《廣論》著成以後,宗喀巴大師隨即兩度濃縮其義,於 59 歲時,在甘丹寺寫成《菩提道次第略論》,其後又造了《菩提道次第攝義》其用意即為慧力不足以廣學者,將《廣論》中要義提挈出來,以便學人易於掌握其中的內容。在《廣論》中,宗喀巴大師自己寫下道:「然能了解一切講說皆為修持者,實屬少際,故能略攝所應修事,亦可別書。」《略論》也說道:「為易趣入深廣道,更以略法於此說。」《廣傳》中也說:「由於以前大師所著《廣論》意義廣泛,淺慧者難於領會。因此至尊文殊鼓動大師再寫一易知的略本。大師依文殊吩咐,於當年內寫作了《道次第略論》。」善慧摩尼在《廣解菩提道次第廣論義理教授大寶藏論》中也提到:「大師將往昔所寫的《廣論》中有關引據教典及破立等等的辯論大體都刪去掉之後,攝集了諸扼要處,著作了《略論》。」
《略論》在〈毘缽舍那〉以前,大抵依著《廣論》的原文進行刪減,把引據及破立的部分省略之後,留下《廣論》當中主體的部分,因此其內容大都可以在《廣論》原文當中逐字的找到。但在〈毘缽舍那〉一章則別開生面,以簡要的方式開闡空性的修持要訣。恩師如月格西曾說:「在宗喀巴大師所著的五部空性論著中,《廣論.毘缽舍那》的特色為對他宗種種異說廣為破立,清晰地辨明世俗有的界限;《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則是依序探討唯識、自續、應成的空見,對於各派所破易於了解;《中論正理大海疏》則以深邃的義理,發抉《中論》每一品中聖龍樹破除自性的不同微妙思路,故理路特為廣博;《入中論善顯密意疏》則是依著月稱論師應成的論宗開闡中觀師的深廣道體;〈略論.毘缽舍那〉的特色為以簡要地總攝立破,開闡自宗所許的空性修法,便於修持。」此外又特別說:「在這五本論當中,最能易於了知格魯空見不共的修持法的論著,即為〈略論.毘缽舍那〉。」由此也可得見,《略論》的內容,不管是奢摩他以前的廣行道次,還是毘缽舍那的深見空慧,都更為簡要而便於實修。
除了《略論》之外,宗大師還著作了《菩提道次第攝義頌》,又名《證道歌》。此文共四十五偈,先有五偈皈敬頌,與《廣論》原文相同;次有四偈辨明所說教典及開示法殊勝等;餘下三十六偈正說道次第。在各部分道次之中,間以「我瑜伽者如是修,汝求脫者亦應爾。」以此作為主體道次段落的話,則共有十七個段落。除了講聞依師及奢摩他為三偈之外,其他皆為兩偈。這十七個段落的主題依次為:1 講聞及依師軌理、2 暇滿、3 念死並三惡趣苦及皈依業果、4 四力懺悔、5 四諦、6 發心、7 施度、8 戒度、9 忍度、10 進度、11 靜慮度、12 智度、13 奢摩他、14 毘缽舍那、15 止觀雙運、16 趣入密續、17 迴向。
雖然此文僅僅只有四十五偈,但是諸大上師們無不稱譽此文能攝廣略菩提道次所有內涵,如絨它洛桑丹確嘉措所著的《菩提道次第攝義頌釋》中說:「三界眾生無等上師東宗喀巴所造《道次第攝義頌》,圓具道次第所有義理極為稀有。」故此篇與《廣論》、《略論》並列入於菩提道次第八大教授之中。
自從大師著作了《菩提道次第論》後,便多次的為諸多僧眾開示本論的內涵。據《廣傳》中的記載,大師年屆 48 歲時,應人主札巴堅贊殷勤勸請,前往溫區德欽頂,在那裡同來集會的千百三藏法師一起安居坐夏,應化有情大轉法輪,講說了《菩提道次第導釋》。此後,大師前往俄德貢嘉的拉雪俄噶絳巴嶺寺,為尋求教義的諸人,講授《道次第》。51 歲,在吉麥的仲布隆寺冬季安住時,為數以千計的僧眾講授了《道次第》。大師年屆 52 歲,也就是大師在拉薩創立祈願法會的那一年,在祈願法會圓滿後的孟春期間,大師在色拉卻頂寺為近六百名三藏法師詳細地講《道次第》等。同年春末,在桑日普欽寺為京俄.索南桑波及勘欽.嘉桑巴等許多特哇山修士,此外還有許多三藏法師一起會集,講授了《道次第》等許多教法。大師 54 歲時,在甘丹寺中,詳細地講授了《道次第》等。大師 58 歲時,在札喜垛喀寺為根敦竹巴等千百三藏法師講說了《道次第》等。大師 62 歲時,在甘丹寺中,為從各方面集來的數以千計的三藏法師及原有的僧眾,講授《道次第》等。而在大師示寂的那一年,大師還特別廣開方便,對僧俗大眾開示道次第。在妙音笑大師所著的《宗喀巴傳佈繪圖紋》記載道:「大師駐錫哲蚌寺的時期中,前來集會的求法善知識約有二千人。師徒全體,都由乃鄔(在乃鄔的帕竹政權)作承事服役,供給公私的薪餉,作出了不可思議的供養。那時,大師講授了《道次第導釋》、《那若六法》、《入中論》和《密續解說》等。在過去,大師對城鎮的大眾,不廣講教法的導釋,而且在大會中,講道次第導釋,也不適合,因為有極為謹嚴之規。但是此次由於特殊的用意,大師無遮阻地令城鎮大眾不管多少都來,任隨先後來的人們,一切都不作區別,甚至許多乞丐也來集會,大師對他們也無遮地講授道次第和中觀等法,而做最後的攝受。」
除此之外,大師的獨一心子克主傑大師在大師示寂之後,曾經數次對大師猛力祈禱而親見大師,在其中一次親見大師的時候,大師即教示克主傑尊者應當將大師所著的兩種道次作為大師的遺囑而作研閱。此如《廣傳》中所記載道:
「克主傑想念宗喀巴至尊上師,心想我的上師現住何處?何時能見?想著而流下了許多悲淚!心幾乎不能鎮定,全身抖顫,毛髮豎動,而猛利祈禱說:『至尊上師宗喀巴請對我眷顧!請對那些粗野行為的有情眷顧!師的教法,也如空中閃電、乾闥婆城(海市蜃樓),迅速自歸消滅。我何時能到師的近前?』那時,至尊大師騎著可怖的猛虎,示現瑜伽師的裝束,身紅色,眼鼻特大,右手持火焰劍舉向天空,左手捧滿儲甘露的顱器,紅色髮髻上束藍綢以骨飾而為莊嚴。極露笑顏,容光煥發,有八十位大成就者隨從圍繞,歡喜前來,說道:『徒兒!心勿不安!我非汝不想,你除我誰也不念!留下你我何處也不去。念我時,當知以顯密兩種道次第為主的諸論述,是我的遺囑,應閱讀此諸著述。』」
從這些記載來看,宗喀巴大師在著作完《道次第》之後,幾乎是以最大的力度來弘揚本論。在每一次大的講經法會當中,都能見到大師以本論作為主要的論典來宣講。乃至到了最後一度的講經法會時,還特別破例對所有廣大的信徒居士宣說道次,克主傑大師於大師示寂後,亦親見大師特為敦囑兩本《道次第》即是大師的遺囑,這一切都可以看出大師對於《道次第》的重視,以及往後的時期中,《道次第》為何會成為格魯派主要不共教法的因由。
宗大師著作了《菩提道次第論》之後,格魯派的祖師們相繼著作了菩提道次第的講義。其中有五部論典與宗喀巴大師所著的三部菩提道次的論著合稱為八大教授,這八本論,也可以說是在道次第法類中最為重要的引導教授。
這五部論著中的第一本論典為《道次熔金論》。此論為三世嘉瓦仁波切福德海大師所著。此論以宗喀巴大師所著的《道次攝義》為主軸,簡明地闡述了每一個道次第的修習之法,及道次第之間的關係、如何連接。被祖師們視為宗喀巴大師所著的《道次攝義》的註釋。其後五世嘉瓦仁波切著《妙音教授論》,此論與《道次熔金論》同樣是以顯教的角度開闡道次之義,並被視為《道次熔金論》的闡述。
而由班禪一系所傳下兩部論著,為四世班禪洛桑確堅所著的《樂道》與五世班禪所著的《速道》。這兩部論著中有許多口訣派道次第甘露淋治等與密法相繫屬的訓誡,也有人說其中以甘丹幻化寶籍的教授而作莊嚴。而《速道》又被視為《樂道》的解釋,兩部論之間有著很密切的關聯。
八大教授中最後一部為達波昂旺札巴所著的《善說精髓》。此論攝集了宗喀巴大師所著的《略論》之義,撰為偈頌,以便誦持。
八大教授之外,較著名的講義還有根敦蔣揚所著的《南傳妙音教授論》、霞瑪班智達的《霞瑪道次第》、《毘缽舍那釋難》、帕繃喀大師講述的《掌中解脫》、尊珠耶謝大師的《甘露藏》等。據釋性凱及筆者依月光國際譯經院藏書所共同整理的《格魯派道次第相關論著總表》統計,格魯派中著道次論述者共一百餘家,論著三百餘種,合而約為一萬五千餘紙,粗算有七百萬字以上,而這尚且是不完整的統計。
到了近代,《廣論》的影響已經跨越了不同的民族。迄今為止,《廣論》已被譯為蒙、漢、英、日、韓、越、義、印尼等多國文字。而在漢地,自從法尊法師於1934年譯出本論之後,數十年間,漢地學習此論者已蔚然成風,家師日常老和尚於四十多年前即開始弘揚此論,同時也有諸多高僧如智敏長老、學誠方丈等,於弘揚此論亦不遺餘力。致使在整個北傳佛教界中乃至西方世界,其指導修持方向的影響力日趨深遠,蓋所謂至聖之言,金科玉律,放諸四海皆準。真正的經典,越經時日的淬煉,只會越發光輝耳。
從上述的總結當中可以見到,對於菩提道次第法類的解釋已多達數百種。但是有一點值得引起注意的,就是這些道次第的論著,大多數是以講義、提要、攝頌的方式寫成,另外也有許多是屬於針對某一單元的解說,或是其他道次第論著的講記。至於對《廣論》全文的註釋反而非常少見。
《廣論》的註解中,最負盛名即是《四家合註》。除此之外,能算是針對《廣論》而作註釋的論著,而且是通篇註解的,只有阿嘉永津(1740~1827)的《廣論名詞解釋論》一小冊、確佩加措所著的《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誦筆記至言大寶藏》一大函(約 18 世紀)、善慧摩尼(1903~1968)的《廣解菩提道次第廣論義理教授大寶藏論》三函、才旦夏絨(1910~1985)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廣記》三大冊,夏日東活佛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註講記》三大冊。另外這幾年中,又得康噶楚臣格桑所著的《顯明至尊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廣論引教依據之日》及袞秋堅贊所著的《菩提道次第廣論筆記仙人古道》兩部側重考據的論著問世。此外多是零散短篇的相關問答或是聞法的筆記,目前統計,合而約有四十種。然而對《廣論》通篇完整的註釋並不多見。但是這幾本論著中,除了阿嘉永津為相對早期的著作之外,其餘多是二十世紀以後,甚至是近數十年間的著作,尤其是夏日東活佛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註講記》又是後學將其講述以講記方式記錄而成,並非其親筆撰述,所以早期的《廣論》全文通釋的註本非常少有。即便是阿嘉永津的《廣論名詞解釋論》,為公認較早期的大家之作,也都只與四家註中的札帝格西註屬同時之作,其餘三家箋註,都早於《廣論名詞解釋論》約一、二百年。由此可見,這四家的箋註,可謂目前所知所有的《廣論》註釋中的先進。另外,四家又都是格魯宗師中的泰斗,其註釋的內容普遍為教界所認可,加上四家的註解形式,同樣都是箋註,並且各有各的側重點,不相妨礙重疊,這幾個特點的融合,就促成後人將《四家註》匯為一編,以《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的面貌問世利生了。
另外,《四家註》當中,札帝格西的註解則只註了〈毘缽舍那〉的部分,巴梭法王、語王大師、妙音笑大師的註解則貫通全文。三家之中,巴註主要針對難解、簡約的文句,嵌入字詞以釋其義,令學者暢讀無滯。語註則多為徵引典故、歸結論義、探討難點,結合修要的大段註釋。然而此二家箋註,較側重於〈毘缽舍那〉之前。妙註則重在列科疏文,釋說難點。因此筆者猜想,這也是為什麼在十九世紀初會匯成一部這樣的《廣論四家合註》的原因。因為唯有將此四家的註解匯為一編,才能見到一部完整、全面性的《廣論》全文的註釋。而且《四家註》的前兩家巴梭法王與語王大師註釋風格本來就極為不同,因此極少重複之處,第三家的妙音笑大師在註釋時,明顯有多處是配合了前兩家的註解,而對於不足之處再加以註釋。最後一家札帝格西則註解了前三家未詳盡註釋的〈毘缽舍那〉,所以四家的註解交相呼應,互為補充,四家的箋註合在一起,自然就形成了一部完整又無重複之嫌的《廣論》註本。
有關於《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是何時成書的問題,在戒勝格西所寫的《新訂箋註標記源流始末》中說:「此將論中一切難點釋為散文之諸箋合編—三界唯一明燈《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是為成滿濁世無比殊勝導師永津大班智達至尊智幢吉祥賢(耶謝堅參貝桑波)之甚深心願,並欲利諸以聞思趣入此勝教典者,故於十三迴繞壬戌年(1802),由勝壽寺司庫善妙幢(格勒堅參)出資千一百餘兩銀,以諸具量道次為底本,佯作勘校,新刻建版,如是經本,遂廣流通。」這就是《四家合註》最早的刻版記載。但是這個版本由於錯誤過多,所以才 1842 年,就由永津班智達諾門汗文殊慧幢大師發心重刻,並請戒勝格西重新校勘。隨後又有 1946 年的拉薩雪印經院的翻刻本,1972 年的新德里本。以上都是長函的版本。到了 2005 年,則同時出現了哲霍本及果芒僧院本,二版都是現代印刷的裝訂版。並且以果芒本的校訂為優。後來色珠古藉收輯社及隆務寺都照本翻印哲霍本,未加任何校改,綜上合為八種,都同屬於拉薩版系,但現今已未見最早的兩版木刻,因此實得六版耳。而拉卜楞寺的安多版系則於三世妙音笑大師時期公元 1807 年時刻版,由於經過眾多格西的校訂,因此此版與拉薩版系有很大的參照價值。
此外,哈爾瓦.嘉木樣洛周仁波切曾說:拉卜楞寺的《四家合註》木刻版毀於文革期間,其後拉卜楞寺曾依照舊版的經文重新刻版,但由於過於倉促,因此重刻版有許多錯誤之處。但是,目前譯經團隊尚未找到新舊不同的兩種版本,因此也無法定論是否真有新舊兩種拉卜楞寺的版本。又 102 任赤仁波切曾說其少年時曾從赤仁波切得受後藏版的《四家合註》,並說於拉達克地區尚存有此版,然至今仍未尋獲,因此是否有後藏版《四家合註》的存在,也仍待考。
以上是《四家合註》刻版的源流,至於手抄本最早始於何時,目前尚不可考。然而在戒勝格西所寫的《新訂箋註標記源流始末》中就有提到,他在校訂《四家合註》時,即曾參照過單箋註本、二家合註本、三家合註本、四家合註本,這些版本極有可能都是手抄本,因此推測在《四家合註》刻版之前,手抄本的《四家合註》應當早已問世。
有關版本的問題,釋性柏於《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的〈校勘凡例〉中已有說明,在此就不再贅述。
另外略提一事,阿嘉永津《廣論名詞解釋論》、善慧摩尼《廣解菩提道次第廣論義理教授大寶藏論》皆謂巴梭法王之註為朱註、語王大師之註為墨註、妙音笑大師之註為黃註。法尊法師〈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一文中也持同樣的看法。而阿莽班智達的《聞法錄》中卻說,妙音笑大師的註應是朱註,只是抄寫的人在寫跋文時為了好看,所以改用其他墨水的顏色,所以有人稱之為墨註或黃註。而照理來講,最早的巴註應是墨註,在抄寫時為了辨別後二家註才以朱黃區別。而且有不少古本可以證明妙音笑大師的註解是朱註。
針對這個問題,筆者認為不必去判定孰是孰非。首先,當時這種「彩色版」的《四家合註》,絕非木刻版,現在見到任何木刻版的《四家合註》全是黑白的。當年也不可能已有木刻的彩色印刷技術。所以所謂的朱註、墨註、黃註,只可能是手寫本。而據戒勝格西的記載,在刻版出現前,確實已經先有了單箋註本、二家合註本、三家合註本、四家合註本,沒有疑義,這些版本也必然是手寫本。既然是手寫本,手寫的人樂意用什麼色來寫那都是他自己決定的,沒什麼規定。第二,阿莽班智達曾親眼見過這樣的彩色手寫版,其實阿嘉永津也極有可能親眼見過。阿嘉永津生於 1740 至 1827 年,早於阿莽班智達二十年。《四家合註》的第一次刻版在 1802 年,當時阿嘉永津已是 62 歲的高齡。所以阿嘉永津的說法錯誤的可能性也很低,不如說這些不同的手抄本都存在,不同地方習慣的寫法不同罷了。
延伸閱讀:
► 《四家合註》綜述四、《四家合註》作者生平及箋註特色
► 《四家合註》綜述五、法尊法師略傳
► 《四家合註》綜述六、此次翻譯的因緣及譯註內容
心得回饋
為維持良好的線上環境,留言需經審核方會呈現,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