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

四家合註

《菩提道次第廣論》(以下簡稱《廣論》),是一部將所有佛語扼要攝集為一,依循深見、廣行二大派軌的宗規,編為修行者依次第修習以達佛果之鉅作。它總結了先前所有經義以及各宗觀點,自始至終貼緊修行要訣,依著次第和盤托出,此論在整個格魯派的修學體系當中,佔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可以說它就是整個格魯教法的靈魂、精髓,同樣的也是適應一切修行者的修持指南。能夠在廣博無際的經論當中,提取精髓匯為次第,必為集大成的宗師所能為。而《廣論》的造者,正是遍學各宗,博通經論,修證佛位的——至聖宗喀巴大師。

大師觀察到阿底峽尊者所創立的道次傳規,能攝一切顯密扼要,並善為編排修持的次第,因此對此宗規生起了極大的勝解而尋求其傳承。大師在深入求學完成道次法類的傳承後,於 43 歲時,就開始為數以千計的僧眾宣講道次第。而在 45 歲時,更是特別在噶當派的祖庭熱振寺宣講道次第。

宗大師著作《廣論》

年屆 46 歲時,大師開始著《廣論》。當時,大師將種敦巴尊者所建造的阿底峽尊者歪頭像迎請來安置於枕上,敬獻供品,並作祈禱。於後漸次順利完成《廣論》中〈奢摩他〉之前的內容。經由文殊本尊極力勸請,大師繼續奮力寫作。在撰寫〈毘缽舍那〉的過程中,大師將上師與文殊視為無二而作猛利的祈禱,在觀擇空性時,虛空中出現了《般若十萬頌》二十空性的文字,顯現為銀字的形相,以及寫在紙上的形相。每作一輪觀擇的時候,就會出現一輪這樣的景象。就在如此勝妙的境界中,大師完成了〈毘缽舍那〉廣述的論著。

然而大師在整部《廣論》中,亦將其他不同道次論著中的特點集合其中,使得《廣論》名副其實地成為「三流匯一」(噶當教典派、噶當道次第派以及噶當教授派,這三種傳承)集大成之作。大師著完《廣論》後,曾多次為大量僧眾開示本論內涵,以最大力度弘揚本論。在每一次大型的講經法會中,都能見到大師以《廣論》作為主要的論典進行宣講,乃至到了最後一場的講經法會,還特別破例對所有廣大的居士信徒宣講《廣論》。克主傑大師於大師示寂後,亦親見大師敦囑兩本《菩提道次第廣論》、《密宗道次第廣論》即為其遺囑......這一切都可看出大師對於道次第的重視,以及往後的時期中,道次第為何會成為格魯派主要不共教法的因由。

《四家合註》的由來

繼宗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之後,格魯派的祖師們相繼著作許多菩提道次第的講義,與諸大善士對道次第的解釋合計,數量多達數百種。其中有五部論典(《速疾道論》、《安樂道論》、《再冶溶金論》、《妙音教授》、《善說精髓》)與宗大師所著的三部菩提道次第的論著(《菩提道次第廣論》、《菩提道次第略論》、《菩提道次第攝頌》)合稱為八大教授。這八本論,可說是在道次第法類中最為重要的引導教授。

但有一點值得注意的,就是這些道次第的論著,大多數是以講義、提要、攝頌的方式寫成,另外也有許多是屬於針對某一單元的解說,或是其他道次第論著的講記。至於對《廣論》全文的註釋反而非常少見。在《廣論》的註解中,最負盛名即是《四家合註》。這四家的箋註,可謂是目前所知所有的《廣論》註釋中的先進,是最權威的註釋。

《四家合註》顧名思義就是由四家註解所合成的一部著作,四家分別為巴梭法王、語王堅穩大師、妙音笑大師、札帝格西,這四位祖師都是格魯宗師中的泰斗,其註釋的內容普遍為教界所認可,加上四家的註解形式,同樣都是箋註,並且各有各的側重點,不相妨礙重疊,卻能交相輝映、互為補充。這幾個特點的融合,就促成後人將四家的註解彙為一編,以《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的面貌問世利生了。

「四家」祖師介紹

一、巴梭法王

《四家合註》中,最早的註解為巴梭註,簡稱巴註。此註的作者略有爭議。有人說是一世巴梭法王,其兄長即克主傑大師,此師主要從宗喀巴大師及克主傑大師親授顯密教法。巴梭法王曾任甘丹寺第六任座主。在任期間,廣泛授具足戒,講說引導、灌頂傳經、密宗口訣,並且廣弘菩提道次第法門。或許由於一世巴梭法王在傳持格魯教法上有著不可取代的功德,而且特別對菩提道次第的弘揚也不遺餘力。因此有人認為《四家合註》中的巴註即是此師所著,較明確持此觀點的為戒勝格西。

不過,絕大多數的大德都特別指明,此箋註非一世巴梭所註,而為其轉世五世巴梭天王法幢(1537-1605)所著,總之都是同一心續的這個人寫的。巴梭天王法幢大師,1537 年生於多麥地區,7 歲時即向父母稟白出家修道之心。12 歲時,依止丹巴帕桑杰出家受戒,法號天王法幢,41 歲時赴昌都強巴林寺任法台(即寺主,在藏系的大寺院中有不同僧院,僧院之首為住持,眾住持之首即寺主),於此處廣弘教法。

宗喀巴大師在《廣論》大量引用了佛語、印度祖師論著、祖師語錄為依據。而印度論著,尤其是偈頌體裁的論典,其文字之簡練,如果不經由註釋,一般人多不能解。巴註在《四家合註》中的行文風格,多是最典型的夾註,也就是在文句中間直接加入箋註,與原文連讀方成文句。例如「從二大車善傳流、深見廣行道無謬」加上巴梭法王的註釋後即成「從二大車依次善為傳流,由深見以及廣行二門,往趣圓滿佛地之道無謬」這樣的夾註,讓許多文義簡奧的字句,頓時成為人人易懂的道理。

二、語王堅穩大師

語王大師的註解簡稱為語註,記錄了他所聽到的師長 ( 達隆札巴大師 ) 開示,因此大部分的寫法都是整段註解,行文風格與巴註恰好成了天壤之別。語註內容的特色是對於歷史背景、涉及人地時物等多方面,典故考據言之甚詳,無論是經論還是語錄,只要有故事在背後,語註基本上都會詳出之。如「從二大車善傳流、深見廣行道無謬」,加入語註後即成「從二大車善傳流,圓具詞、義、加持等,非有間隙及含毒等,深見廣行道次第無謬」。

除了考據性明顯之外,語註對於法義也有很強的辨析特點。在許多原文義理容易被誤解,或是難以理解的地方,語王大師都寫下了具有辨析特色的成段註文。

有別於巴註的特點在於增入字詞,讓讀者容易看懂經中的文句,語註則側重解說法義,勾勒出修行的要點,並對於原典進行總結,讓修持者能對法義有更透徹的理解,掌握住調心的竅要。總之,語註的內容,蘊含了極多的修持要訣。在語註中,一再說到了師云、先輩所說,令人感受到一種古老的傳承加持之力。也讓我們看到,先輩對於經論的研習態度,是如此的嚴密、淵博、同時又注重實修調心的功夫。

三、妙音笑大師

第一世妙音笑大師(1648-1721),即妙音笑金剛、第一世嘉木樣大師(妙音笑大師、妙音笑金剛、嘉木樣大師乃同一人,前兩者為意譯,後者為音譯),為賽倉攝類學作者賽倉大師之上師。妙音笑大師的註釋,簡稱妙註。

1648 年大師生於多康地區。21 歲時至拉薩哲蚌寺果芒僧院學法,數年之間,即以超乎常人的速度通達五大論的內義。53 歲時,任果芒僧院住持,繼續著述,講授經論。後時果芒僧院所依據的教材遂改用妙音笑大師的著述。60 歲時,任帕繃喀寺住持3年許,在此期間,即著出此部《廣論》的箋註。後建立拉卜楞寺,為拉卜楞寺開寺寺主。

妙音笑大師一生傾盡全力弘揚道次第,曾經多次從諸位大德處得到《廣論》的講說及誦授傳承,大師一生中一共完整地講說道次第50餘次,在道次第傳承祖師中,妙音笑大師是極其重要的一位。

繼巴註與語註之後,妙音笑大師所著的箋註,有著承前二家註釋的痕跡。某些地方與前家註釋意見相同時,大師即取一模一樣的文字寫入註釋,以致註釋合併時十分利於和另外三家相互搭配。

妙音笑大師的註解,又被稱為「科判箋註」。在藏地,「科判」被視為一種註釋的方式,如《廣論》本身即有科判,而妙音笑大師則以更細的科判作為註釋。科判一方面既有總結歸納的作用,另一方面又有剖析分類的特點,將科判單獨輯出時,亦具有目錄的功能。因此,詳細的科判能讓讀者在進入原文之前,快速的掌握總別、內容,而且讀後也能提綱挈領地回憶要點,對學習經論有很大的助益。

此外,妙音笑大師對於許多經論中所說到的難點,在前二家註釋未詳註之處,多有大篇幅的註釋,尤其在〈毘缽舍那〉章中,這樣的註文尤多。相對而言,巴註與語註較著重在止觀前的部分,而札註則全落在〈毘缽舍那〉,妙音笑大師的科文則是貫穿整部論典,而對於語註、巴註解釋得較少的〈毘缽舍那〉,妙註也多有補充,無異乎有祖師說四家註中最為完整的即是妙註。

四、札帝格西

第四家的註釋為札帝格西的註解,簡稱札註。

札帝格西(18世紀人),法名大寶義成(仁欽敦珠),為色拉寺的大學者,文法著作為後代學者遵循之準繩。經統計,其著作目前共存有 20 種。從他的著作中,可見其對於空性方面的法類極為通達。

札帝格西的箋註,有稱之為《止觀註》,有稱之為《毘缽舍那註》。札帝格西對於〈毘缽舍那〉註釋極其詳盡,其註釋的風格兼巴註、語註之風。阿嘉永津仁波切曾盛讚他說:「將所有的難點都解釋完了。」〈毘缽舍那〉之深廣,素為學人所敬畏,而札帝格西的詳註,對學人的裨益自然是不言而喻了。

 

延伸閱讀:《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出書緣起

延伸閱讀:《四家合註》請法因緣——節錄自 真如老師《四家合註入門》第一冊序言

《四家合註》經典專頁

 

我想問問題 給福智建議 寫信給老師

 

 

心得回饋

為維持良好的線上環境,留言需經審核方會呈現,請見諒。

0
  • 陳隆基

    希求 善行高14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