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論 / 馬鳴菩薩
譯作 / 釋如悲
插畫 / 林靖淵
有位腰纏萬貫的李施主,聽說出家人是世上最殊勝的福田,「如果能供養他們,多好啊!」於是派一位知識淵博的王道人到方圓百里外的一座寺廟去,交代說:「你只要去請年紀大的就可以。」言下之意,李施主似乎認為年輕的不足為福田,好像沒經過歲月沉澱過的夜空,便看不見成群的星星在眨眼。
「這樣做不妥吧!」王道人口裡喃喃地說。直覺告訴他:「不對!」但畢竟受人之託,忠人之事,也就去迎請了。他按著李施主的要求,延請了那座廟裡所有的比丘,而所有的沙彌都沒有受邀。
「奇怪!這次的供養,為什麼只有比丘?」
「對啊!聽你這麼一說,才覺得事有蹊蹺。」
沙彌們的耳語像滾滾浪潮般衝進了王道人的耳裡。他趕緊解釋:「是施主不請,實在不是我的想法啊!李施主認為年老就是德,他們有歲月染上的白髮,更有歷史刻下的皺紋,牙齒剝落,駝背佝僂,行動緩慢,斑斑駁駁的縫隙才透露得出德行的光芒啊!而年輕人身上看不出這樣的歷史魂魄。」李施主將年老與有德畫上了不合理的等號。
然而他卻撥錯了算盤。令人料想不到的是,整座寺廟的沙彌居然全都是證得四果的阿羅漢。
沙彌們徒呼無奈,卻不慍不火地說:「施主不認得有德之人,只偏好老人,可惜啊!所謂長老,不是指有稀疏零落的銀髮,縱橫交錯的皺紋,牙齒參差傾斜像墓碑一樣的老人。最可貴的是能培福,能斷惡,淨修梵行的人,才可名之為長老。我們並不在意自身的毀譽,不過施主這樣的舉動,會自取其咎,可怕的偏見會將他逼到悔恨的崖邊。我們應該火速趕到他家,以免他死後摔入地府,在閻王前掉胳膊斷腿。」
眼看筵期在即,李施主一直等不到回訊,怔忡不安,他那布滿血絲的雙眼深處,透出了萬分的焦急。「咦?他們不正是我苦苦等候的人嗎?」他遠遠望見一群老僧,好像一排移動的長城,緩步走來,他心裡咯噔了一下,黯然的眼神頓時燦爛了起來。又是燒香,又是散花,用沁出淚光的雙眼,迎請長老們入內。
原來沙彌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歲月齒輪快速轉動,瞬間化身老人模樣。個個滿頭蒼白,滿臉皺紋,不見牙齒,駝背拄杖,一張張薑黃色的皮乾澀地貼在骨頭上。他們互相攙扶著,一步一踱,慢慢走到李施主家。
此刻,時間輕巧地挪移了太陽的腳步,陽光行進在雲層裡,篩透而過,亮光和淡影貼著草地流動變化。突然,令所有人眼鏡跌破的畫面出現——那些年老的長老們,眨眼的瞬間變回了年幼沙彌的原形,每張臉好像開成一朵蓮花,莞爾微笑。而李施主卻被嚇得腦袋都耷拉下來,面無人色,以為請來了妖魔鬼怪。
而領頭的沙彌,見施主像被雷擊般怔在那,急忙解釋道:「我們不是夜叉,更不是羅剎,而是一群已經證羅漢果的年輕沙彌。」李施主在恍惚中回過神來,不相信傳進耳朵裡的事實,揉一揉眼睛。沙彌們緊接著說:「你請人到咱寺院供僧,只選擇年老比丘,這樣的偏見,會讓你的福報負上一筆沉重的宿債。因此我們才打算變成老人,使你重新解讀這世界。」
「重新解讀?」李施主的心裡打上了大大的問號。這時,對話停頓了下來,空中只剩下自己的心搏聲,扑通通地好像在拚命地敲真相的那扇大門。
「不要被外相所欺騙,而必須專注於內在。」領頭沙彌眨著他水汪汪的大眼,繼續說:「年紀小,個子矮,卻有斷盡煩惱而成聖的人;年紀大,不精進,才是真正幼小的人啊!以貌取人,就像用指甲想測量大海之深,毫無可能。你用膚淺的目光來評判福田僧,正確的命中率幾乎是等於——零。」
沙彌的話到了一個頓點,帶了朵微笑說:「你難道沒聽過如來講《四不輕經》嗎?」李施主陷入沉思成雕像,試圖掩蓋內心的無知,但難逃羅漢們尖銳的雙眼。「王子、小蛇、火苗、沙彌都不可以輕視!世尊曾經舉過菴羅果的喻,有時外表看似青澀未熟,裡面卻早已熟透可食,反之亦然。」李施主點頭如搗蒜,臉上堆滿了微笑,覺得這個喻用得太貼切了。沙彌長長吁了口氣:「所以切忌臆測他人的長短,有時一念可以天堂,一念可以地獄。」
眼前這些小小的身軀裡,裝著一個個既古老又嶄新的靈魂,帶著施主展翅翱翔,向塵寰之外的星空移動,以窺世界之大。
「佛陀尚且用一百個偈誦恭敬地讚僧,何況他人?怎能不驚歎這塊播下少量種子卻能獲利無窮的福田呢?不要用種性、家族、儀表、言語等等的外相,就此盲目崇拜,因為看似平淡無奇的小孩,是可以擁有超高等的智慧和品德的。」李施主愣住了,每個字都像箭一樣一直射到他的心坎上,如夢初醒。
沙彌骨碌碌轉動著眼睛,再用一個信息指向另一個真理:「譬如叢林當中,梔子樹與伊蘭樹間雜地生長在一塊,雖然參差不齊,但在一起都可以稱作樹林;僧伽叢林也是如此。迦葉當初出家時,拋棄了身上的頂級服飾,只穿最粗糙的破衣,其實他身上的粗衣才真正價值十萬兩金呢!衣服因人而貴!同理可證,即使供養最年幼的僧人,將來也能感得十萬妙身的果報。」
從沙彌口中飄出的一縷縷微微的輕風,吹拂在李施主蕭索的心田,即將解凍他生命的萬水千山。於是乎施主心靈最後一道防線轟然倒塌,眼中便劈劈啪啪響起雨滴,五體投地,請求寬恕:「我這個惡夫罪大惡極,願意負荊請罪,希望你們解開我所有的疑雲,帶我飛翔撫我傷,不然生命之河涔涔流淌而去,誰做我導師?」
沙彌微笑地說:「隨便你問什麼,我都可以解答。」
李施主問:「請問恭敬佛和恭敬僧,哪個比較殊勝?」
沙彌愣了一會兒,回答說:「你難道不知道有三寶嗎?」
「當然知道啊!這三者中應該有一個最為殊勝吧?」
沙彌微微苦笑著說:「我認為——恭敬佛和僧的功德是一樣大的。」短短一句話,在施主的心中忽然如林中飛鳥般驚起。
沙彌這一路開導過來的原點,只不過是為了讓他明了真相,所以緊接著說:「以前有個叫突羅闍的人,供養佛陀食物,但佛陀並沒有受用。供佛之物,除了佛之外,其他人是無福消受的,因此佛將食物投入水中。頓時,火焰竄出像水中炸開的血紅的花,濃煙瀰漫得如入五里霧中。後來,有一位名叫瞿曇彌的人,供養佛陀衣服,佛陀一樣也不用,請他轉供僧眾。由此可知,供養三寶的功德是毫無差異的。」
施主一聽,為之沉吟良久,不解佛陀的意趣,問說:「如果供養三寶的功德真的一模一樣,為什麼佛陀把食物投進水中,而不供養僧眾呢?」
其實施主的疑惑早就靠近了沙彌們的推斷,他們知道佛陀的行誼,對絕大多數的人而言,就像一件古董被蒙上一層層格格不入的現代封套,現代人是無法窺其堂奧的。便開導說:「如來不會浪費一粥一飯,這麼做完完全全只是想顯出僧眾的大威神力而已。」
此時,真理的煙火早已劃亮了李施主他灰暗的天空,空中只剩下他自己的心搏聲,他淚水漣漣地說:「從今以後,不管年長還是年幼,我都普同恭敬。」
沙彌驚歎道:「你如果真能這樣,不久就能得到見諦之道啊!」
「透由多聞、持戒、禪定、智慧,三乘行者會得到相對應的果報。這些三乘賢聖好比百川歸海般,一一流入大海。而僧眾又像拔地而起的雪山,其中蘊含著難以計數的神藥。又像四周鋪滿綠意的田園,吹過去的風混著草味花香。」
聽著聽著,李施主好像咀嚼著幸福的滋味,芳香溢齒。
最後,沙彌要收場了:「僧眾又像噴雲吹霧的大龍降下的大雨,唯有大海能容受,僧眾也是如此,能受大法雨;僧眾是行善強而有力的族群,更是一支強悍的隊伍,能直搗魔軍黃龍;也是智慧匯集的叢林,一切善行皆在其中;還是前往三乘解脫的最佳伴侶……」
沙彌說完後,施主及其眷屬的靈魂都感到贖罪後的解脫,甚至獲得了初果須陀洹果。
本文並收錄在:《福智之聲》236 期 第 12 ~ 21 頁
心得回饋
為維持良好的線上環境,留言需經審核方會呈現,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