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翻譯,多是一人執筆,數人合譯者較少,但古代佛典翻譯,多是集合一大群人在嚴格的分工制度下進行。回顧譯場的歷史脈絡可知,譯場本是個眾聲喧譁、爭辯時起的空間。
隋朝以前,最出名的主譯是鳩摩羅什,史載其擁有助手三千,但深入細辨,方知此人數實有其時代背景。當時的譯場是既譯且講,除了主譯、傳語(主譯不諳漢文時的翻譯人員)與筆受(現場筆記),其餘多是慕主譯之名前來聞法的信眾。後因人人皆可向主譯提問,所問又未必是重要議題,若遇上不諳漢語的主譯,來回翻譯徒耗時日。如東晉時曇摩難提在前秦譯《增一阿含經》和《中阿含經》,合起來 92 卷,譯了 2 年。時至唐代,傾向精挑助手,故玄奘大師身旁雖僅 23 位助手,但個個皆是精研佛學或文學的菁英,翻譯《瑜伽師地論》時,100 卷的內容,僅費 1 年。
中國漢語系佛教翻譯事業持續了 10 個世紀(西元 2 世紀至 11 世紀),由梵譯漢的經律論三藏共有 1,690 餘部,6,420 餘卷,著名的本國和外國來的譯師不下 200 人。
除了光輝燦爛的漢譯事業外,歷史上的中國,還是一個民族兼容並蓄、百花齊放的文化熔爐。西藏在吐番王朝時期,由於文成和金城兩位公主下嫁,引進了盛唐文化與佛教信仰,並創制了通用至今的文字。赤松德贊時期,迎請了當時最著名的顯教學者寂護論師、蓮花戒論師和密教大師蓮華生大士等建寺立僧,從事系統的翻譯,後向唐朝迎請漢僧說法、禮聘印度大德與西藏學者一同議定譯名,校正舊有譯文等,使佛法的傳播往來不斷。最著名者,當屬生於孟加拉的阿底峽尊者於 1042 年接受迎請至藏地,創建噶當派。其學說為宗喀巴大師所繼承,創立了格魯派,教法遍傳藏、漢、蒙等廣大地區。
自西元 8 世紀中葉起 500 年間,西藏譯出的三藏經籍收入《甘珠爾》與《丹珠爾》,部數 5,900 餘種,份量約合 300 萬頌,內容大大超過漢譯藏經。這些無價的瑰寶,還待你我的努力,將此得以解救眾生苦難的智慧寶庫,透由翻譯,大開解脫之門。
日常老和尚於 1994 年開始招收沙彌,教令學習古文及藏文,期許將來成辦譯經事業,饒益眾生。真如老師傳持老和尚遺志,建立藏文五大論學制,至今福智鳳山寺僧團已培育出完整學修格魯顯乘法要的僧才。歷經多年努力,又得哈爾瓦・嘉木樣洛周仁波切諄囑加持,至今因緣俱備,於 2013 年 12 月 24 日,成立「月光國際譯經院」,荷擔起廣弘清淨傳承教法之重任。
真如老師指示,此是宗大師教法第一波傳到漢地的契機,為將清淨傳承留下,故建立完整譯經機制,譯經院的首要方向是:「力求精準,不求速度」。談到這個原則,《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的主譯法師——釋如法表示,現在會兩種語言、會翻譯的人很多,但譯經不是翻譯一般的文章,而是佛陀宣說的原典,是不管經歷多久都不能改變的真理,因此不能在翻譯時出現任何錯誤。為達譯作精準,不能僅靠一人之力,須有師長的加持,及同行互相協助、切磋,方能成辦。
「月光國際譯經院」的第一部譯作《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在歷經兩年半嚴密而繁複的譯校註後,終於在 2016 年 7 月呈現於世人面前,希望將來有更多經典譯本問世,讓具緣的眾生,都可以深入經藏法海,聞思修證圓滿的菩提果位。
延伸閱讀:月光國際譯經院譯場介紹
延伸閱讀:譯經院藏經閣
心得回饋
為維持良好的線上環境,留言需經審核方會呈現,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