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勝皈依,令法久住!福智 2024 皈依暨圓根燈會 11~12 月舉行

殊勝皈依,令法久住!福智 2024 皈依暨圓根燈會 11~12 月舉行

  福智僧團將在 11 月底至 12 月上旬舉辦「2024 皈依法會暨圓根燈會」,讓居士大眾可以受皈依五戒,參加圓根燈會,歡迎符合條件的廣論同學報名參加。

  今年法會全面以實體方式舉辦,沒有線上法會。北區在新竹鳳山寺,日期為 11/29(五) ~ 12/1(日) 三天,第二天 11/30(六) 晚上有紀念宗大師的圓根燈會。中區在雲林福智教育園區的宗仰大樓,日期為 12/7(六)、12/8(日) 兩天,第一天 12/7(六) 晚間也會有圓根燈會。

  日常老和尚曾說:「佛要修成佛道,何等困難!有因緣降到世界來,更是難中之難。佛到了世間,眾生才有皈依,皈依不但是我們唯一的一條路,而且得之不易,這個機會不但稀罕,而且無比的珍貴。」

  人身難得,暇滿義大,前幾年受疫情影響,很多同學無法皈依受戒,這次歡迎所有符合條件的廣論同學,把握機會在研討班報名參加,領受珍貴的皈依體、戒體,同時憶念佛菩薩、宗大師,和師父老師的深恩。

  本篇特別整理關於「皈依法會」、「受戒法會」、「圓根燈會」的師長前行開示,希望與大家一起做準備,歡喜往赴三寶賜予的盛宴!

皈依前行受戒前行圓根前行場次時刻表


【法會前行】

一、皈依法會前行(摘錄自 1994 年皈依法會,日常老和尚開示)

1. 皈依的意義

  皈依就是「皈投依靠」的意思。為什麼要去皈投依靠呢?因為相信皈依的對象能夠救我們。論云:「以三寶為所歸,所歸救護為義。」救是把我們救出來,護是保護。

2. 為什麼我們要皈依?

  我們好端端的,為什麼需要三寶救護呢?「救」一定是從痛苦中救出來,那我們有什麼痛苦呢?

  雖然我們不一定了解「苦」,但是人人都希望離苦得樂,如果不知道苦的真相、苦的原因,如何離苦得樂呢?從淺的意義來說,每個人用的方法千差萬別,但從最殊勝的意義來說,只有究竟圓滿成佛這條路。

  世人忙忙碌碌,想要用種種方法離苦得樂,到頭怎樣呢?有一首詩:「百年世事三更夢,萬里江山一局棋,舉世盡從忙里老,誰人肯向死前修?」中國的秦始皇、西方的亞歷山大、印度的阿育王都曾叱吒風雲,但死的時候一切如夢幻,能帶走什麼呢?死後又將去哪裡?這是讓我們覺得不安全的地方,所以要找救護,皈依的原因正是如此。

  了解世間一無是處,相信三寶有救護的能力,所以我們就去皈依,希望能真正解決問題。經論告訴我們,皈依有兩個好處:「近拔三有,遠清二死。」近,是眼前就能得到好處,從三有輪迴中解決。遠,長遠能得到的好處,就是達到最究竟的、佛的境地。

3. 皈依的三種層次

  一般來說,皈依有三個層次。透過佛法思惟觀察,相信人死了以後並沒有結束,而是根據各人造的業而決定去哪裡,造了哪一道的業就會到哪一道去。認真檢查自己,會發現造的善業非常有限,造的惡業非常多非常可怕,所以我們多半會墮落到三惡道。因為害怕墮落三惡道受苦而皈依,然後隨分隨力修行十善業,這是第一層次「下士的皈依」。(延伸閱讀 師父說故事:皈依不墮惡趣——天子生豬因緣

  透過下士的皈依不墮落惡道、生在人天,終究還是會死,只要在輪迴當中就不安全。所以世尊告訴我們,輪迴的苦才是真正的苦。皈依不僅在解決世間的問題,更要解決生死輪迴的問題。所以,害怕輪迴的痛苦,相信三寶能救我們,進而皈依,修行「苦集滅道」的「道」,這是「中士的皈依」。

  最後一種是「上士的皈依」,最高層次的皈依。要解決的苦不僅是自己的痛苦,還要幫一切人解決苦。「一切人」分兩方面,一是我們這一世周圍的人,另一是無限生死輪迴中每一個眾生都做過我們的親人,我當然要幫他們解決苦。因為相信三寶能把一切人的苦樂究竟解決,所以我皈依,以佛為榜樣,修行六度萬行。

  這三種是依循次第、層層而上的,我們現在皈依時就要發願祈求:「我要達到最上面、最究竟的一級!」也就是成就無上菩提。

一般來說,皈依有三個層次。透過佛法思惟觀察,相信人死了以後並沒有結束,而是根據各人造的業而決定去哪裡,......  

4. 皈依的對象

  三寶,佛、法、僧是我們皈依的對象。「佛」也是根據老師指導的正確方法,經過如法修行以後證得的,佛是我們最好的榜樣。皈依佛以後,想真正解決問題,就要照著他指導我們的「法」去做。我們實際修行的時候,需要一些同伴,那就是「僧」。

  正皈依是皈依「法」,但法只有佛知道,所以離開了佛沒有法,知道了法不去做也成不了佛,皈依也沒有用。所以皈依以後要如法去做,修行的時候要有共同的伴,彼此策勵共勉一起增上。

  世間、出世間真相,惟有佛陀能夠徹底看見,能夠把根本的原因認識清楚,佛的出世非常珍貴。我們現在接觸了佛法、《廣論》,發現學習佛法這條路不容易。假定有其他的路可以走的話,大家都願意走其他的路,問題是沒有路好走啊!

  一個佛要修成佛道,何等困難,成了佛以後,有因緣降到世界來,更是難中之難。佛到了世間,眾生才有皈依,皈依不但是唯一的一條路,而且得之不易啊!這個機會不但稀罕而且無比的珍貴。世間很多貴重的東西,都只能給我們暫時的快樂,皈依卻能給我們究竟圓滿的快樂!

  了解了皈依的內涵以後,我們會很歡喜,歡喜我們居然能夠在芸芸眾生當中,遇見了佛法,而且皈依了,這是宿生無比的善根才能感得在這一生遇見,各位要珍惜這個機會啊!

5. 皈依時,如何用心?

  皈依的時候,應以什麼心態去皈依?最重要的是「懺悔」。懺悔以前走的路都錯了,現在至誠懇切的想走皈依這條路,因為這才是真正究竟離苦得樂的道路。

  皈依儀軌當中,最重要的是開頭的「請聖」。我們很至誠懇切地請佛菩薩,並在他面前懺悔,然後一心皈依。就像一個容器一樣,先把它清洗乾淨,好東西、甘露才能倒進來;同樣的,先把自己的罪惡懺悔乾淨,這樣佛菩薩授皈依給我們,我們才能接受下來,所以懺悔乾淨是很重要的。

  授皈依的師父就代表佛菩薩。好像電一樣,雖然這裡不是發電廠,可是當你這根電線接對的話,可以把發電廠的電接過來,以這樣的心情接受皈依,就得到了應有的好處。如果懺悔不乾淨的話,電一接進來,運氣好的話只是保險絲爆掉了,運氣不好的話,房子都會燒掉。

  皈依完了以後,還要發願、供養。這兩者有特別的意義。今天不是跑來供錢、跑來交朋友,而是希望把以前在《廣論》中認得的象徵性意義,落實在生活中,然後共同造善法。最後,要把功德迴向給希望將來達到的結果,就好像賺了錢存進銀行,希望將來派什麼用場一樣。

皈依儀軌當中,......  

6. 皈依以後,要怎麼做?

  既然我們知道,唯有佛法能使我們達到期望的目標,那我們就絕不希望停留在結緣的階段,而是希望一步步實際行持,最後得到好的結果。所以皈依以後,不管任何情況,都希望照著佛告訴我們的道理去行持,把染業、惡業,變成善業、淨業。

  皈依以後怎麼做、怎麼學?真正要做的事就是淨罪集資。如果資糧不夠,順緣不具的話,無論什麼都做不到,這方面究竟圓滿的只有佛陀。詳細的皈依學處在《廣論》有完整的指導,這裡就不再細說。(可參考《廣論》P.106 L4 第四既皈依已所學次第

二、受五戒法會前行(摘錄自 2024 年,如淨和尚開示)

1. 五戒,是指哪五種戒律?

  所謂五戒就是: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2. 受五戒的功德有多大?

  《南山律在家備覽》第 20 頁「戒德高勝」提到受戒的功德。《羯磨》註云:「經云,有善男女布施滿四天下眾生四事供養,盡於百年。不如一日一夜持戒功德。以戒法類通情非情境故也。」

  如果有善男女將飲食、醫藥、衣服、臥具四事,布施給滿四天下的眾生,而且持續供養一百年,這樣的功德不如一日一夜持戒的功德。為什麼呢?因為戒法涵蓋一切的有情,跟一切的無情。

  又《業疏》釋云:「初受戒時,已行三施盡眾生界。故財有量不及此也。盡形不盜者,已施法界有情之財。言不殺者,已施法界有情無畏。即用戒法行己化他,即名法施徧眾生界。財為局狹,集散之法,能開煩惑惱害之門。戒法清澄,故絕斯事。」

  如果持「不盜戒」,盡形壽不盜,就是在布施法界有情之財。持「不殺戒」,就是將無畏布施給法界一切有情。用這個戒法度化他人,就是法施徧眾生界。所以受戒的時候,涵蓋了財施、法施、無畏施三施。

  相較之下,世間的財是「集散之法」,你聚集了很高興,失去了很苦惱,會引發很多煩惱。而持戒,會讓我們的煩惱減少,不會引發我們的煩惑惱害。

  在《廣論》第 133 頁,業果的部分,《寶蘊經》亦說:「三千所有一切有情,皆入大乘,具輪王位,各以燈燭,器等大海,炷如須彌,供養佛塔,其福不及出家菩薩,於小燈燭,塗以油脂,持供塔前,所得福德百分之一。」此中意樂,謂菩提心及其福田俱無差別,然所供物,殊異極大,是所依力,極為明顯。由是道理,則無律儀與有律儀,同是有中,具一具二具三之身,修行道時,顯然後後較於前前,進趣優勝。如諸在家修施等時,受持齋戒律儀而修,與無律儀所修善根,勢力大小,亦極明顯。

  一個是三千大千世界的有情,每個人供養佛塔那麼多東西。一個是出家菩薩,以小小的燈燭供養佛塔。他們的意樂都是大乘菩提心,對象福田也沒有差別,但是得到的功德卻差這麼多,為什麼?因為出家菩薩的所依力是所持的戒律。在家居士也是,你修布施、修種種善法,同樣做一天,如果你還有持戒的話,累積的善業功德跟沒有持戒相比,是完全不一樣,完全不一樣!

3. 同樣是行善,受戒與不受戒的人去做,果報有什麼差異?

  如《備覽》第 20 頁最後面,《羯磨》註續云:「論云,由戒故施得清淨也。」《業疏》釋云:「《智論》云,若不持戒得財施者,多貪不淨,以利求利,惡求多求。故使來世受不淨果,如牛羊猪狗衣食粗惡。若持戒者,既絕惡求,清淨行絕,乃至佛果。」

  因為持戒的關係,所以我們布施任何東西都能清淨,心裡面清淨,將來就能夠得到人身。

  像現在有很多寵物,貓狗等,牠們可能很有福報,受用很好,主人保護得不得了,但是,牠沒有人身!這就是因為牠過去有布施,但沒有持戒的關係。

  《廣論》第 65 頁第 3 行:「其中因門難獲得者,謂僅總得生於善趣,亦須戒等修一淨善,特若獲得暇滿具足,則須淨戒而為根本,施等助伴,無垢淨願為結合等眾多善根。

  如果布施不持戒,將來有可能投生在鬼道、畜生道,但是福報很大。

  若想獲得暇滿具足,遠離八無暇、具十圓滿,就必須以淨戒為根本,加上施等助伴、無垢淨願等眾多善根。

  所以,如果能受戒、得到戒,這個功德每天都在增長。五戒是終身的,你能夠每天清淨自己的戒律,每天功德都不斷增長,將來想得暇滿人身,乃至回向淨土,乃至成佛,只要依著受持的戒律去回向,都可以得到。

  「戒」跟「善」有什麼差別?《備覽》第 5 頁說:「戒有二義。一有本期誓,二徧該生境。餘善反之,故不名戒。

  有本,就是你內心裡有一個根本、有一個動機、有一個發心。如果你發心是希望求人天的福報,將來就感得人天福報;求解脫,就感得解脫;求成佛,當然就是感成佛的果報。

  期誓,就是期限、誓願。比如五戒是終身戒,我發誓盡形壽受持這個戒。

  徧該生境,就是我受持的戒,是對法界一切有情、一切無情持這個戒。

  為什麼戒的功德這麼大?因為有這兩種特性,即使只持一條戒,也是對法界一切有情境、無情境來持戒。

因為持戒的關係,......  

4. 真實公案—— 持不殺戒,健康長壽

  在《備覽》第 32 頁第 4 行,提到薄俱羅尊者的故事。薄俱羅尊者容貌莊嚴,是印度婆羅門種姓的人。他的母親早亡,父親娶了一個後母,後母一心想害薄俱羅,用種種方式害他,但怎麼害都害不死。後來薄俱羅長大跟佛出家,證阿羅漢果,壽命 160 歲,一生從來沒有生病。

  為什麼他有這樣好的果報呢?佛陀說,薄俱羅尊者以前在毗婆尸佛的時候,是一個貧窮的人,但是他受了一條不殺戒。有一次,一位比丘生病,薄俱羅尊者拿了一個訶梨勒果(印度的水果)去供養比丘,後來比丘的病好了。

  因為持守一條不殺戒,又以水果供養病比丘,所以薄俱羅尊者九十一劫天上人間受福快樂,今生值遇佛陀教法,出家證果。這公案就說明:哪怕你只受一條戒,功德就這麼大!(延伸閱讀 師父說故事:持不殺戒,健康長壽——薄俱羅尊者

為什麼他有這樣好的果報呢?佛陀說,......  

5. 為「受戒」準備,事前練習

  《備覽》第 22 頁講「預習發戒」有四支,這些平常就要練習,包括:「第一支 所受法體、第二支 發戒境量、第三支 依境發心、第四支 用心承仰」。

(1) 所受法體

  法體是指什麼?第 22 頁《芝苑》云:「標心期受,須識何法。謂佛出世制立戒法,禁防身口,調伏心行。十方諸佛三乘賢聖並同修故,名為聖法。今者發心誓稟此法,作法而受。因緣和集,心境相冥,發生無作領納在心,名為戒體。故知受時彌須用意。一生大事,不可自輕。」

  佛出現在世間,制立戒法,這戒法目的是什麼?讓我們身口不要去造惡業,調伏我們內心裡面不要起惡念,這個叫聖法,是十方諸佛、三乘賢聖都共同修的。我現在發心、發誓要領納這個法,所以過程之中去禮拜、稱誦、皈依、懺悔等等。心境相冥,我的心裡必須相應,感發這個無作戒體,領納在心。所以在受戒的時候,要很用心,這是一生大事,要很重視。

佛出現在世間,制立戒法,......  

(2) 發戒境量

  我們持戒,一定有對境,而且是「徧該生境」。《備覽》第 22 頁說:「所緣境,即法界眾生依正等法,戒依境制,體從境發,境既無量,體亦無邊。」又說「緣境雖多,不出有二,一者情境,二者非情境。

  因為境是無量的,戒體也是無邊的。有情境,包括很細小的蟲、中陰身,全部都涵蓋,沒有一個例外。無情境,像一花、一葉、一物、一塵、地、水、火、風、虛空、識......全部都是。所以我們要了解一個道理,我們持戒的對象,是所有一切有情境、無情境,沒有任何遺漏的,我們內心裡面要有這種認知,這一點蠻重要的。

因為境是無量的,戒體也是無邊的。......  

(3) 依境發心

  對著這個境,我要發什麼心?有下品心、中品心、上品心,我們當然要發上品心。

  什麼是上品心?《備覽》第 25 頁倒數第 7 行:「云何上品?若言我今發心受戒,為成三聚戒故,趣三解脫門,正求泥洹果,又以此法引導眾生令至涅槃,令法久住。

  如何得到上品戒呢?就是想:我發心要成就三聚淨戒(指菩薩的三聚淨戒,包括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趣三解脫門(包括空解脫門、無相解脫門、無作解脫門),成辦無上菩提的泥洹果,並願以此法引導眾生至涅槃,令法久住。

  這裡面有自利、利他、護持正法,以這樣的心去受,可以得到上品戒。

如何得到上品戒呢?就是想:......  

(4) 用心承仰

  在領納戒體的時候就要用心。第 24 頁芝苑云:「心境相應,納體正要。正作法時,冥心運想,徧緣如上情非情境。由境廣故,心亦隨徧,念念現前,不得浮散。當想己身,總虛空界,容受法界塵沙戒法。當此之際,深須用意,莫緣他事,差之毫微,則徒染法流,一生虛喪,可不慎哉!」

  正受戒的時候,你的心要專心緣念在法上,不能散亂。要至誠地皈依三寶,至誠地發誓願:「我要領納這個五戒戒體。」

正受戒的時候,......  

6. 平常我可以怎麼用功,以迎接「受戒」的那一刻?

  要受五戒,有三件事應該在平日先做準備。

  第一個,發心。發心會決定我們將來受戒的果報。平常就要多緣念:「我不是為了求人天,也不是為了求自己的解脫,我是為了利益一切有情所以要成就無上菩提,所以我要受戒。」

  第二個,懺悔。懺悔清淨,才能夠領納清淨的戒體。雖然正受戒之前,和尚會帶大家念〈懺悔偈〉:「往昔所造諸惡業,皆從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對佛前求懺悔。」但是這樣念是不夠的,懺悔不是臨受戒了才懺,是平常就要做,比如可以拜《三十五佛懺》。要知道,我造了惡業,應該要追悔,每天在佛前至誠地把惡業懺悔清淨。

  第三個,皈依。受戒是在三皈依時得戒體。平時就要思考皈依二因:為什麼我要皈依?為什麼我深信三寶能救我?三寶有什麼功德?他為什麼能夠救拔我們出離輪迴,乃至能夠給我們無上菩提?這些平常就要多憶念,並緣念三寶的功德。

  如果平時能夠把發心、懺悔、皈依三個多用心,基本上應該是沒問題。有機會受持五戒的話,每天都在增長功德。三皈五戒能夠做好,來世暇滿人身絕對沒問題,所以功德是非常大非常大的。

第三個,皈依。受戒是在三皈依時得戒體。平時就要思考皈依二因:......  

7. 受戒以後,如果我犯戒怎麼辦?可以補救嗎?

  當然難免會有違犯。並不是說受了戒,我們就能夠持守得很清淨、不會違犯。所以佛陀慈悲宣說「犯已還淨」的法,就是讓我們能夠懺悔清淨。只要照著做,回復清淨就可以了,不用太擔心。

  怎麼懺悔?每天念《三十五佛懺》、拜《三十五佛懺》,這樣能讓戒律清淨。

  大家有機會能夠受持五戒,要好好準備,若能受清淨的五戒,然後好好持守,這輩子就沒有虛度!

怎麼懺悔?......  

三、圓根燈會前行(摘錄自 2020 年圓根燈會前,如淨和尚開示)

1. 圓根燈會的由來

  《菩提道次第廣論》的作者是宗喀巴大師(西元 1357~1416),圓根燈會是為了感恩宗大師而舉辦的。大師示寂後,弟子為大師建造舍利塔,供奉大師的全身舍利,僧眾們連日修法,法會中有種種瑞相。此後,很多漢藏蒙古的僧俗弟子們為紀念宗大師,都會在藏曆 10 月 25 日舉辦圓根燈會。

  1994 年,師父(日常老和尚)帶著福智僧俗弟子們舉辦了第一次的皈依圓根燈會。白天,師父帶著弟子們在佛前殷重地祈求、受皈依,晚上就辦圓根燈會。在圓根燈會上,僧團大眾進行課誦,結束時師父為大眾開示,帶領繞大殿供燈。

  由於師父的引導和加持,讓弟子們對大師、對教法生起強大的信心。自此,每年這個時候,僧團都會舉辦圓根燈會。

1994 年,師父(日常老和尚)帶著福智僧俗弟子們舉辦了第一次的皈依圓根燈會。......  

2. 在圓根燈會念師恩

  宗大師當年在寫完《菩提道次第廣論》的〈奢摩他〉章節後,一度心想:即使繼續寫出〈毗缽舍那〉,對眾生也恐怕難生利益,不如不造。這個時候,文殊師利菩薩現身,勸發宗大師說,無論如何都必須將〈毗缽舍那〉寫完,這樣還是能夠為後世帶來利益。於是大師勉力完成《廣論》後半部〈毗缽舍那〉的部分。

  時隔六百多年之後,師父慈悲為我們詳講《廣論》,奠定紮實的皈依業果等道次第基礎,而真如老師在師父建立的基礎上,開講《廣海明月》《廣論止觀初探.奢摩他》《廣論止觀初探.毗缽舍那》等,並建立五大論學制,帶我們深入修習菩提道次第。

  我們是深深被大師教法饒益的後人,這是我們的善根,更是上師三寶無上的加持。讓我們一起在殊勝的圓根燈會,憶念佛菩薩、宗大師、師父和老師的深恩!(延伸閱讀 師父開示:阿底峽尊者與宗大師的恩德宗喀巴大師的功德與造《菩提道次第廣論》的因緣師父開示:在圓根燈會,點亮心燈

時隔六百多年之後,......  

【場次時刻表】

一、皈依法會

11/30 新竹鳳山寺場
12/7 雲林園區宗仰大樓場
上午受皈依流程

11/30
新竹鳳山寺場

12/7
雲林園區宗仰大樓場

上午受皈依流程

11/29 新竹鳳山寺場
12/8 雲林園區宗仰大樓場
下午受皈依流程

11/29
新竹鳳山寺場

12/8
雲林園區宗仰大樓場

下午受皈依流程

08:10 入座完畢

08:10 ~ 08:20 行政報告

08:20 ~ 08:30 法師前行

08:30 ~ 10:00 請師/和尚開示/受皈依

10:00 ~ 10:20 供燈、發願

10:20 ~ 10:50 休息

10:50 ~ 11:40 藝文展

11:50 賦歸

08:10
入座完畢


08:10 ~ 08:20
行政報告


08:20 ~ 08:30
法師前行


08:30 ~ 10:00
請師/和尚開示/受皈依


10:00 ~ 10:20
供燈、發願


10:20 ~ 10:50
休息


10:50 ~ 11:40
藝文展


11:50
賦歸

13:50 入座完畢

13:50 ~ 14:00 行政報告

14:00 ~ 14:10 法師前行

14:10 ~ 15:40 和尚開示/受皈依

15:40 ~ 16:00 供燈、發願

16:00 ~ 16:30 休息

16:30 ~ 17:20 藝文展

17:30 賦歸

13:50
入座完畢


13:50 ~ 14:00
行政報告


14:00 ~ 14:10
法師前行


14:10 ~ 15:40
和尚開示/受皈依


15:40 ~ 16:00
供燈、發願


16:00 ~ 16:30
休息


16:30 ~ 17:20
藝文展


17:30
賦歸

二、五戒法會

11/29、12/1 新竹鳳山寺場
12/8 雲林園區宗仰大樓場
上午受五戒流程

11/29、12/1
新竹鳳山寺場

12/8
雲林園區宗仰大樓場

上午受五戒流程

11/30 新竹鳳山寺場
12/7 雲林園區宗仰大樓場
下午受五戒流程

11/30
新竹鳳山寺

12/7
雲林園區宗仰大樓

下午受五戒流程

08:10 入座完畢

08:10 ~ 08:20 行政報告

08:20 ~ 08:30 法師前行

08:30 ~ 10:00 和尚開示/受五戒

10:00 ~ 10:20 供燈、發願

10:20 ~ 10:50 休息

10:50 ~ 11:40 藝文展

11:50 賦歸

08:10
入座完畢


08:10 ~ 08:20
行政報告


08:20 ~ 08:30
法師前行


08:30 ~ 10:00
和尚開示/受五戒


10:00 ~ 10:20
供燈、發願


10:20 ~ 10:50
休息


10:50 ~ 11:40
藝文展


11:50
賦歸

13:50 入座完畢

13:50 ~ 14:00 行政報告

14:00 ~ 14:10 法師前行

14:10 ~ 15:40 請師/和尚開示/受五戒

15:40 ~ 16:00 供燈、發願

16:00 ~ 16:30 休息

16:30 ~ 17:10 釋疑

17:20 賦歸

13:50
入座完畢


13:50 ~ 14:00
行政報告


14:00 ~ 14:10
法師前行


14:10 ~ 15:40
請師/和尚開示/受五戒


15:40 ~ 16:00
供燈、發願


16:00 ~ 16:30
休息


16:30 ~ 17:10
釋疑


17:20
賦歸

三、圓根燈會

11/30 新竹鳳山寺場
12/7 雲林園區宗仰大樓場
晚間圓根燈會內容

11/30 新竹鳳山寺場

12/7 雲林園區宗仰大樓場

晚間圓根燈會內容

18:30 ~ 20:00
和尚開示/藏系課誦/供燈

心得回饋

為維持良好的線上環境,留言需經審核方會呈現,請見諒。

0
  • 蕭中亮

    感恩三寶

    圓根燈會 吉祥圓滿

    弟子 圓亮居士 頂禮三寶
    202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