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智僧團將在 11 月底至 12 月上旬舉辦「2024 皈依法會暨圓根燈會」,讓居士大眾可以受皈依五戒,參加圓根燈會,歡迎符合條件的廣論同學報名參加。
今年法會全面以實體方式舉辦,沒有線上法會。北區在新竹鳳山寺,日期為 11/29(五) ~ 12/1(日) 三天,第二天 11/30(六) 晚上有紀念宗大師的圓根燈會。中區在雲林福智教育園區的宗仰大樓,日期為 12/7(六)、12/8(日) 兩天,第一天 12/7(六) 晚間也會有圓根燈會。
日常老和尚曾說:「佛要修成佛道,何等困難!有因緣降到世界來,更是難中之難。佛到了世間,眾生才有皈依,皈依不但是我們唯一的一條路,而且得之不易,這個機會不但稀罕,而且無比的珍貴。」
人身難得,暇滿義大,前幾年受疫情影響,很多同學無法皈依受戒,這次歡迎所有符合條件的廣論同學,把握機會在研討班報名參加,領受珍貴的皈依體、戒體,同時憶念佛菩薩、宗大師,和師父老師的深恩。
本篇特別整理關於「皈依法會」、「受戒法會」、「圓根燈會」的師長前行開示,希望與大家一起做準備,歡喜往赴三寶賜予的盛宴!
一、皈依法會前行(摘錄自 1994 年皈依法會,日常老和尚開示)
皈依就是「皈投依靠」的意思。為什麼要去皈投依靠呢?因為相信皈依的對象能夠救我們。論云:「以三寶為所歸,所歸救護為義。」救是把我們救出來,護是保護。
我們好端端的,為什麼需要三寶救護呢?「救」一定是從痛苦中救出來,那我們有什麼痛苦呢?
三寶,佛、法、僧是我們皈依的對象。「佛」也是根據老師指導的正確方法,經過如法修行以後證得的,佛是我們最好的榜樣。皈依佛以後,想真正解決問題,就要照著他指導我們的「法」去做。我們實際修行的時候,需要一些同伴,那就是「僧」。
正皈依是皈依「法」,但法只有佛知道,所以離開了佛沒有法,知道了法不去做也成不了佛,皈依也沒有用。所以皈依以後要如法去做,修行的時候要有共同的伴,彼此策勵共勉一起增上。
皈依的時候,應以什麼心態去皈依?最重要的是「懺悔」。懺悔以前走的路都錯了,現在至誠懇切的想走皈依這條路,因為這才是真正究竟離苦得樂的道路。
既然我們知道,唯有佛法能使我們達到期望的目標,那我們就絕不希望停留在結緣的階段,而是希望一步步實際行持,最後得到好的結果。所以皈依以後,不管任何情況,都希望照著佛告訴我們的道理去行持,把染業、惡業,變成善業、淨業。
皈依以後怎麼做、怎麼學?真正要做的事就是淨罪集資。如果資糧不夠,順緣不具的話,無論什麼都做不到,這方面究竟圓滿的只有佛陀。詳細的皈依學處在《廣論》有完整的指導,這裡就不再細說。(可參考《廣論》P.106 L4 第四既皈依已所學次第)
所謂五戒就是: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南山律在家備覽》第 20 頁「戒德高勝」提到受戒的功德。《羯磨》註云:「經云,有善男女布施滿四天下眾生四事供養,盡於百年。不如一日一夜持戒功德。以戒法類通情非情境故也。」
如果有善男女將飲食、醫藥、衣服、臥具四事,布施給滿四天下的眾生,而且持續供養一百年,這樣的功德不如一日一夜持戒的功德。為什麼呢?因為戒法涵蓋一切的有情,跟一切的無情。
如《備覽》第 20 頁最後面,《羯磨》註續云:「論云,由戒故施得清淨也。」《業疏》釋云:「《智論》云,若不持戒得財施者,多貪不淨,以利求利,惡求多求。故使來世受不淨果,如牛羊猪狗衣食粗惡。若持戒者,既絕惡求,清淨行絕,乃至佛果。」
在《備覽》第 32 頁第 4 行,提到薄俱羅尊者的故事。薄俱羅尊者容貌莊嚴,是印度婆羅門種姓的人。他的母親早亡,父親娶了一個後母,後母一心想害薄俱羅,用種種方式害他,但怎麼害都害不死。後來薄俱羅長大跟佛出家,證阿羅漢果,壽命 160 歲,一生從來沒有生病。
《備覽》第 22 頁講「預習發戒」有四支,這些平常就要練習,包括:「第一支 所受法體、第二支 發戒境量、第三支 依境發心、第四支 用心承仰」。
法體是指什麼?第 22 頁《芝苑》云:「標心期受,須識何法。謂佛出世制立戒法,禁防身口,調伏心行。十方諸佛三乘賢聖並同修故,名為聖法。今者發心誓稟此法,作法而受。因緣和集,心境相冥,發生無作領納在心,名為戒體。故知受時彌須用意。一生大事,不可自輕。」
我們持戒,一定有對境,而且是「徧該生境」。《備覽》第 22 頁說:「所緣境,即法界眾生依正等法,戒依境制,體從境發,境既無量,體亦無邊。」又說「緣境雖多,不出有二,一者情境,二者非情境。」
對著這個境,我要發什麼心?有下品心、中品心、上品心,我們當然要發上品心。
什麼是上品心?《備覽》第 25 頁倒數第 7 行:「云何上品?若言我今發心受戒,為成三聚戒故,趣三解脫門,正求泥洹果,又以此法引導眾生令至涅槃,令法久住。」
(4) 用心承仰
在領納戒體的時候就要用心。第 24 頁芝苑云:「心境相應,納體正要。正作法時,冥心運想,徧緣如上情非情境。由境廣故,心亦隨徧,念念現前,不得浮散。當想己身,總虛空界,容受法界塵沙戒法。當此之際,深須用意,莫緣他事,差之毫微,則徒染法流,一生虛喪,可不慎哉!」
要受五戒,有三件事應該在平日先做準備。
第一個,發心。發心會決定我們將來受戒的果報。平常就要多緣念:「我不是為了求人天,也不是為了求自己的解脫,我是為了利益一切有情所以要成就無上菩提,所以我要受戒。」
第二個,懺悔。懺悔清淨,才能夠領納清淨的戒體。雖然正受戒之前,和尚會帶大家念〈懺悔偈〉:「往昔所造諸惡業,皆從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對佛前求懺悔。」但是這樣念是不夠的,懺悔不是臨受戒了才懺,是平常就要做,比如可以拜《三十五佛懺》。要知道,我造了惡業,應該要追悔,每天在佛前至誠地把惡業懺悔清淨。
當然難免會有違犯。並不是說受了戒,我們就能夠持守得很清淨、不會違犯。所以佛陀慈悲宣說「犯已還淨」的法,就是讓我們能夠懺悔清淨。只要照著做,回復清淨就可以了,不用太擔心。
三、圓根燈會前行(摘錄自 2020 年圓根燈會前,如淨和尚開示)
《菩提道次第廣論》的作者是宗喀巴大師(西元 1357~1416),圓根燈會是為了感恩宗大師而舉辦的。大師示寂後,弟子為大師建造舍利塔,供奉大師的全身舍利,僧眾們連日修法,法會中有種種瑞相。此後,很多漢藏蒙古的僧俗弟子們為紀念宗大師,都會在藏曆 10 月 25 日舉辦圓根燈會。
宗大師當年在寫完《菩提道次第廣論》的〈奢摩他〉章節後,一度心想:即使繼續寫出〈毗缽舍那〉,對眾生也恐怕難生利益,不如不造。這個時候,文殊師利菩薩現身,勸發宗大師說,無論如何都必須將〈毗缽舍那〉寫完,這樣還是能夠為後世帶來利益。於是大師勉力完成《廣論》後半部〈毗缽舍那〉的部分。
一、皈依法會 |
|||||
11/30 新竹鳳山寺場 11/30 12/7 上午受皈依流程 |
11/29 新竹鳳山寺場 11/29 12/8 下午受皈依流程 |
||||
08:10 入座完畢 08:10 ~ 08:20 行政報告 08:20 ~ 08:30 法師前行 08:30 ~ 10:00 請師/和尚開示/受皈依 10:00 ~ 10:20 供燈、發願 10:20 ~ 10:50 休息 10:50 ~ 11:40 藝文展 11:50 賦歸 08:10 08:10 ~ 08:20 08:20 ~ 08:30 08:30 ~ 10:00 10:00 ~ 10:20 10:20 ~ 10:50 10:50 ~ 11:40 11:50 |
13:50 入座完畢 13:50 ~ 14:00 行政報告 14:00 ~ 14:10 法師前行 14:10 ~ 15:40 和尚開示/受皈依 15:40 ~ 16:00 供燈、發願 16:00 ~ 16:30 休息 16:30 ~ 17:20 藝文展 17:30 賦歸 13:50 13:50 ~ 14:00 14:00 ~ 14:10 14:10 ~ 15:40 15:40 ~ 16:00 16:00 ~ 16:30 16:30 ~ 17:20 17:30 |
||||
二、五戒法會 |
|||||
11/29、12/1 新竹鳳山寺場 11/29、12/1 12/8 上午受五戒流程 |
11/30 新竹鳳山寺場 11/30 12/7 下午受五戒流程 |
||||
08:10 入座完畢 08:10 ~ 08:20 行政報告 08:20 ~ 08:30 法師前行 08:30 ~ 10:00 和尚開示/受五戒 10:00 ~ 10:20 供燈、發願 10:20 ~ 10:50 休息 10:50 ~ 11:40 藝文展 11:50 賦歸 08:10 08:10 ~ 08:20 08:20 ~ 08:30 08:30 ~ 10:00 10:00 ~ 10:20 10:20 ~ 10:50 10:50 ~ 11:40 11:50 |
13:50 入座完畢 13:50 ~ 14:00 行政報告 14:00 ~ 14:10 法師前行 14:10 ~ 15:40 請師/和尚開示/受五戒 15:40 ~ 16:00 供燈、發願 16:00 ~ 16:30 休息 16:30 ~ 17:10 釋疑 17:20 賦歸 13:50 13:50 ~ 14:00 14:00 ~ 14:10 14:10 ~ 15:40 15:40 ~ 16:00 16:00 ~ 16:30 16:30 ~ 17:10 17:20 |
||||
三、圓根燈會 |
|||||
11/30 新竹鳳山寺場 11/30 新竹鳳山寺場 12/7 雲林園區宗仰大樓場 晚間圓根燈會內容 |
|||||
18:30 ~ 20:00 |
心得回饋
為維持良好的線上環境,留言需經審核方會呈現,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