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家合註》綜述六、此次翻譯的因緣及譯註內容

本文出自《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第一冊,釋如法所撰〈綜述〉一文。(請參見《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第一冊第 582~593 頁)

目  錄

壹、造論者宗喀巴大師的功德

一、遍學各宗而集大成
二、實證無上佛陀果位
三、創建圓滿學修體系

(一)廣弘律法、振興戒幢
(二)開聞思門、建立道次

貳、造《菩提道次第廣論》的因緣

一、大師發心尋求道次教授的因緣
二、大師著作《菩提道次第廣論》的因緣

參、《菩提道次第廣論》的特色

一、取三士夫教授及三主要道為全論綱要
二、綜合各派道次論著之說而立全論章節
三、經論為據語錄莊嚴正理抉擇而作闡述

肆、《菩提道次第廣論》的註釋與流傳

伍、四家合註的形成與版本

陸、四家註作者生平及箋註特色

一、巴梭法王註
二、語王大師註
三、妙音笑大師註
四、札帝格西註

柒、法尊法師略傳

捌、此次翻譯的因緣及譯註內容

《四家合註》綜述六、此次翻譯的因緣及譯註內容

捌、此次翻譯的因緣及譯註內容

《廣論》問世六百多年了,它不僅在藏地流傳極為廣泛,自從法尊法師將此論漢譯之後,在漢地學習此論者亦日益眾多。與此同時,《道次熔金論》、《妙音教授論》、《樂道》、《速道》等道次第的重要教授也都一一譯出,許多大德講授道次的講記也依序成書,整體學習道次的風氣可謂蒸蒸日上。

家師日常老和尚四十年前於美國,即發心弘揚此論,經過多年的努力,《廣論》學修漸漸拓展至國際各地。2000 年時,恩師真如老師值遇了家師日常老和尚,殷重地祈求家師能詳講《廣論》的止觀二章,以利廣大習學道次的眾生。當時家師告訴真如老師:這個佛法事業,就由你來完成。轉而敦囑真如老師繼續向哈爾瓦.嘉木樣洛周仁波切求受《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的傳承。於是真如老師向哈爾瓦.嘉木樣洛周仁波切多次祈請,終於在 2002 年得到仁波切的應允,為真如老師講授《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的傳承。

哈爾瓦.嘉木樣洛周仁波切於高級藏語系佛學院求學期間,於至尊夏日東活佛座下完整聽受《四家合註》的講誦傳承。這部開示,後經整理成文,即今民族出版社所出版的藏文《夏日東文集》十冊中的前三冊內容。2013 年時,仁波切又從拉卜楞寺的老格西固嘉.智華上師得受一次《四家合註》的講誦傳承。仁波切於 2002 年起,陸續為真如老師詳講此傳承教授。後於 2013 年,應真如老師及眾僧祈請,仁波切蒞臨大覺佛學院,歷經半月,為五百多位僧眾及五百多位居士完整傳授《四家合註》講誦傳承。此希有的道次傳承,遂始傳佈於漢土的僧團、信士之中。仁波切傳授此教授後,囑咐真如老師及求法僧眾,將來此法的弘傳就交付與諸位了。

家師日常老和尚於二十年前即開始招收沙彌,教令學習古文及藏文,以期將來成辦譯經事業,饒益各方眾生。筆者即由家師之恩,於 1995 年 11 歲時,與諸同道入寺修學,蒙受正法潤澤,承恩至今。後恩師真如老師繼承師位,稟家師之遺志,遵仁波切之策劃,開立十年藏文五部大論學制,寺中遂有完整學修格魯顯乘法要之僧伽。恩師尤感兩代以來,多年戮力,至今因緣俱備,又得仁波切諄囑加持,即於 2013 年 12 月 24 日,於新加坡正式召開《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譯場籌備會,命弟子釋如法任主譯,釋如密任主校,主持譯場之事。於是集寺內外一時之選,各依所長,規劃分工,於該年年末,《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譯場成立。

綜述六、此次翻譯的因緣及譯註內容

真如老師於籌備會中,再三申明譯場宗旨:將清淨傳承的源流傳入漢地,令得修學無誤教授。為確保譯文精準傳達祖師之意,譯場工作寧緩勿急;為兼顧繼承古文,順應白話,故文白重譯。依據真如老師的心意,譯場決定開出「原文」、「校勘」、「註釋」、「說明」、「語譯」五個項目,來完成這部且譯且校且註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

「原文」一欄中,以法尊法師所譯的《廣論》作為底本,由主譯譯師末學以古文的方式譯出箋註,其主要的目的,一是為了使箋註配合原《廣論》譯文的古文體,以免夾註與原文並讀之時,有不停地越古穿今之苦。其次,我們也稟承家師日常老和尚弘揚繼承漢土文化的精神,希望延續古體文的寫作,以古雅的文字譯經,讓這些古老的文化永遠有新的生命力注入其中。此外,針對法尊法師的譯文,我們作了詳細的校訂,凡有明確需要改譯之處,我們都在原文欄中進行了改譯。有些部分譯文無誤,但譯法易生歧義者,則經斟酌後,或改譯、或不改,然於「註釋」欄中說明。或譯文無誤,為配合箋註故,亦作改譯。凡改譯者,皆於「註釋」欄中說明原譯為何及改譯之由。

「校勘」一欄中,由參異譯師釋性柏及其助理釋性同,參校各個不同的藏文本,用中文譯錄與譯本所據底本相異之文,並論各家之間的合理性,以資主譯選取正確的版本,讓譯本的可信度更加提高。讀者也能在不懂藏文的情況,看到不同版本的差異處。

「註釋」一欄中主要分成四種內容,一為「譯註」,即上文所說的對於法尊法師原譯文改動處的說明,由主譯譯師主筆。二為「考據」,即註解引文出處、人物生平、地理考據,由考據譯師釋性展、釋性理,及其助理釋性尊主筆。在引文出處方面,我們會註釋此經論的特點、著者生平、此書收於何處,有何相對應的漢譯本,使讀者便於檢索。引文與我們所找到的原典有異之時,註釋中也會特別提出。三為「法義」,即註解論典中出現的法相名詞及難解的義理,由主譯立定註釋方向,審義譯師釋性華主筆,主譯譯師及主校譯師隨宜補充。四為「訓詁」,即訓釋原文中古文字詞,由蔡纓勳教授執筆。

「說明」一欄為對原文中具有爭議性的議題,作成篇的討論。這項欄目中,我們匯集了多年來五大論辯論的相關內容,讓學習此道次第的同參,也能以其他更深廣的角度來探討道次第的內涵。此欄由審義譯師撰寫,主校譯師隨宜補充。

「語譯」一欄為《廣論》及《箋註》的全文白話語譯。讀者未習慣古文者,可逕讀此欄,輕鬆地了解論典的內容,不再為消文所難。此欄由語譯譯師釋性忠譯出。

綜述六、此次翻譯的因緣及譯註內容

在翻譯工作上,為了追求精準,譯場方面也設立了各種職能,多組程序以監控譯文質量。當在翻譯上有難解及重大歧義之處,主譯則使審義問於授義師長哈爾瓦仁波切及如月格西,大善知識阿喀雲丹於本院授課期間,亦將疑義請益於師。譯文初稿,由主校譯師據藏文校對,主潤譯師釋如吉負責潤文,使譯文信且雅達。此外,另有習藏文諸師十餘人任眾校員,提供校對意見;潘呂祺昌教授、蔡纓勳教授、江寶珠老師任眾潤員,提供潤文意見,經合校潤譯師釋如行整理刪節,提報主校主潤譯師參酌修改譯文。又有釋緣亦、趙軍等十四名長時研習《廣論》之法師、居士,對於譯註提出不解或疑惑處,由主校譯師整理刪節,提報主要譯師參酌進行增補修改譯註。

為了使各項譯註能達到對校互參的效果,各個譯註組別一開始都保持各自獨立性。如語譯不依已譯出的古文而作白話語譯,而是依著藏文直接進行語譯;參異譯師於校勘時獨立辨別各版異文的可取性,審義依師長授義及所了知的經論進行註釋。最後,各組會將所有內文從首至終進行一次大會校。合校潤譯師於會校前先整理出各部分的分歧之處,於會校之時提出,各組據理論辯,最後由主譯或主校譯師作出裁定,全文才算大致底定,交付審閱組組長釋如俊,由其率十餘位南海寺尼師進行審閱。最後將初步成品呈總監真如老師批閱,提出最後修改意見。

在這次的註譯過程中,諸位譯師都感到這是一次更深入的學習。同時我們也很欣慰,透過師長的教授,眾人齊心的努力,確實也取得一定的成果。如在原譯文的校改方面,我們發現有些已被奉為圭臬之名句,卻與原文有出入。像〈修習軌理〉中所說的「有欲修心,即便截止,則於後次心欲趣入;若不爾者,見座位時,即覺發嘔。」這裡所說的「有欲修心,即便截止」藏文原文其實是「當修習的心只剩下最後一點殘餘的時候,就應該停下。」如此理解,則於義甚合。否則,剛開始想修就停下,當至何時方能久修?

又如原譯〈親近善士〉章,引伽喀巴語云:「依尊重時,恐有所失。」針對此句之義,阿嘉永津解作:「將依止上師時,惶恐捨離」之意,善慧摩尼則進一步解釋作「顧慮雖然待在上師跟前,但由於意樂及加行依止方式有過失,而完全捨棄上師。」如月格西解釋作:「擔心在親近善知識的當下,就捨離了善知識。」可知此非「恐有所失」之意。以恐有所失,是怕出了什麼錯,而這裡是在說,我們的現狀,好像以為自己在親近善知識,結果就在這時候把善知識捨棄了。因此原譯文不能說完全誤譯,但是未能如藏文原意表達出「棄捨」之感,讓人感覺到一種完全相反矛盾的感受:「說是在親近,結果在當下就捨離了。」

又如「善知識德相」一科所引的《妙臂請問經》中,原譯有一「精悍工巧知報恩」的句子。依《廣論》原文及箋註此句應作「精悍又復知報恩」,無「工巧」一詞。若加「工巧」,則成十七德,與經義不合。法尊法師疑將藏文中報恩的「報」字誤譯為「工巧」。

在箋註的翻譯上,由於師長的指導,讓我們在翻譯上釐清很多難點。〈皈敬頌〉讚阿底峽一偈,有一段妙音笑箋註,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所出版之《四家合註》譯作:「攝二大車嘉:具足辭、意、加持,非出虛構,不雜煩惱而善傳流。」其中「虛構」一詞,於藏文果芒本作「 ཧོར་ཁང་ 」,此詞甚為費解,遍檢字書皆不得也。問於哈爾瓦仁波切,師云:藏文中有「 ཧོར་ཁོང་ 一詞,意謂間隙。如房舍之間為防火故刻意留存之間隙者即此,以喻傳承有間斷,「 ཧོར་ཁང་ 」應是此字傳抄之訛。其後譯經院得拉卜楞寺本《四家合註》而作參校,此字確作「 ཧོར་ཁོང་ 」,藏漢大辭典亦有此字,解作空隙、間隙,為方言也,此說遂定。

在參校異本方面,透過不同版本的理校,也使得譯文更趨精確。如〈講聞軌理〉中,有一段註文,果芒本及哲霍本原作:

由聞知諸法,此為僅聽聞之勝利。由聞遮諸惡,此二句是明戒學。由聞斷無義散亂此句是明如理作意思惟所聞義理之勝利;此句是明定學。由聞依二學已,次以慧學斷煩惱縛而得涅槃此結合修習所聞思義之勝利。

「此句是明如理作意思惟所聞義理之勝利」這句話,在拉寺本中,作「此二句是明如理作意思惟所聞義理之勝利」多了一個「二」字。在這段巴註中,以聞思修及戒定慧兩組意涵來說明不同程度的聽聞,有不同的勝利。但是如果依果芒本,則不能顯出「由聞遮諸惡」屬於聞思修中的哪一個階段。而且無思惟修習之聞,非能遮諸惡之聽聞,因此最下必為具足思惟之聽聞,方能遮惡,故將「由聞遮諸惡,由聞斷無義」皆立於具思惟之聞所生勝利,於義為善,即據之而改。

又如〈講聞軌理〉中,有一段妙註,果芒本原作:「總體而言,僅唯聽聞,容有廣大勝利,然僅以《集》中所言聽聞不能遮罪」而拉寺本則作:「總體而言,僅唯聽聞,容有廣大勝利,然不能生《集》中所言由聞遮諸惡」按,《集》中所言聽聞實有多種,含能遮罪之聽聞,依果芒本易生歧義,故依拉寺本而譯。

此外,在參異譯師校對的過程中,也發現了部分的誤標問題。如:

《本生論三十一章》亦云:世尊生為月王子時,從一梵志得聞四偈正法,於一一偈,獻以千金所值財物為作酬謝。父王責之曰:「所酬過當矣!」王子曰:「所酬非重也!正法善說,若可計價,一偈之值,足奉王位。所以然者,以聞正法,有如是功德也。」於是月王子為父宣說聞法勝利。月王子告蘇達薩子云:「若有士夫由聞三寶功德、業果決定之理、四諦之過患勝利等澄淨、信解、欲求信意,於三寶依次供養、依止、安置,及於取捨善惡、遮趣四諦等成妙歡喜獲堅住,啟發智慧無愚癡,用自肉為酬而聽聞亦應理。

這段內容中的語註,在哲霍本作巴註,但是這段註文顯然與下文的「月王子告蘇達薩子云」相異,因此這不可能是同一人所註,加上果芒本及拉寺本皆作語註,故顯然是誤標。這雖然是其他版本的問題,但是本書在「校勘」欄中都一併校出,以利閱讀其他藏文版本的讀者。

在譯註方面,除了明確的改譯之外,本書也將有疑義的原譯文據藏文註出。如「精勤修習悎寤瑜伽」一語,究為何義,頗為費解,經查漢藏典藉,作了如下的註釋,以得出較能理解的意涵:

古版玄奘大師所譯《瑜伽師地論》中作「常勤修習悎寤瑜伽」,今版則改為「常勤修習覺寤瑜伽」。依玄奘大師與法尊法師二譯,此句應解為精勤修習某種瑜伽,而此瑜伽為「悎寤瑜伽」或「覺寤瑜伽」。「悎寤」一詞在藏文中為不眠之義,若作「悎寤瑜伽」或「覺寤瑜伽」,則為「不眠瑜伽」之義,然下文並未說明不眠瑜伽。另外,藏文此句直譯為「不睡眠地勤修瑜伽」。依此譯解,則此科中分為兩部分,一為在不應睡眠時要精勤修習瑜伽,二為睡眠時應如何修,與下面正文的內容相符順,譯法上也符合藏文語序。於此特為申明而存疑之。下文的精勤修習悎寤瑜伽,在藏文中也是「不睡眠地勤修瑜伽」。

綜述六、此次翻譯的因緣及譯註內容

在考據方面,有許多漢藏的經典,雖然同名但是內容卻不一致,真正相同的經典,經名卻反而相異,以致將漢藏的經典錯誤地對認,而找不到相對應的經文。因此考據譯師花費了許多精力,將《廣論》所引用的經典仔細地考察出其真正相對應的漢文譯本,避免了許多錯誤。

如〈親近善士〉中的《菩薩藏經》,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所出版的《四家合註》註釋中,謂此經為《大寶積經.菩薩藏會第十二》。然依藏傳祖師著述,此處《菩薩藏經》即《華嚴經》的異名,而非與之同名的《大寶積經.菩薩藏會第十二》。社科版也說《華嚴經》中有找到相對應的經文,但不應認為此經是《大寶積經.菩薩藏會第十二》。

〈依止勝利〉中的《不可思議秘密經》,社科版的註釋中謂此經為《大寶積經.第三會密跡金剛力士會》及宋法護譯的《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而未引出相應段落。然經考據,此經實為經集部經典,全名《聖光明不可思議童子所說法異門》,共 1 卷,而非一般通指的寶積部經典《不可思議秘密經》。其漢譯本亦即鳩摩羅什譯《不思議光菩薩所說經》。

除了上述幾本漢藏異名的經典外,有些即便漢藏同名的經典內容,仍不易找出其出處。如〈親近善士〉章中所說的華嚴九心,檢之於漢藏兩部《華嚴經》皆不可得,以《華嚴經》中所言者,遠遠超出九心也。經考據組翻閱《才旦夏茸文集》方知此說為《集學論》將《華嚴經》所說大地心至王子心,攝為九心,故《廣論》依循其說而謂九心也。檢之於《集學論》確有此說。方知大師此說依據也。

又如〈修習軌理〉中,巴註說到:「至尊所著《白淨增上意樂請問篇》中所說:『一切修習之首,猶如梵語者何?』說法雖繁」,考據譯師即將「說法雖繁」的眾說考據如下:

按語王名稱大師所著的《答白淨增上意樂請問篇意.成就寶鬘智者頂嚴》提到:「與梵語相似的修,須是觀察修和止住修二者之中的觀察修,一切白淨善法根本唯有修信。」又說:「此處的修信專指道的根本—於善知識修信。」此師將一切修習之首,解為於善知識修信。而善慧法幢大師所著的《答白淨增上意樂請問篇.善慧笑音》則說:「一切修中最初首,猶如梵語者為何?無比殊勝上師許,即是善為觀自心。」顯而易見,此師承許善觀自心為此處所說的修習之首。參見《善慧意飾叢書》冊 39,頁 71、103(印度︰洛色林文化協會,1999)。

在法義的註釋方面,透過諸師參閱各種註本,令註釋的內容也趨於詳盡。如〈皈敬頌〉中的龍猛之義,箋註中說:等同龍與阿周那故為龍猛,本書註釋中詳參各家註釋,作了如下的解釋:

等同龍與阿周那故為龍猛 龍猛,梵語Nāgārjuna( ནཱ་ག་རྫུ་ན ),音譯拿嘎周那,拿嘎譯為龍,周那全名阿周那(Arjuna),譯為成政( སྲིད་སྒྲུབ )。阿周那,印度神話中的核心人物。其父為般度王,娶貢提國公主普利塔,或稱貢蒂。夫妻二人祈禱天神,恪遵教義,嚴修苦行,以求天神賜子,於是相繼召來正法神、風神、天帝釋而賜三子,阿周那列位第三,因為天帝釋所賜,故名帝釋之子。於當時武藝超群,箭術第一,打敗敵軍,擁立兄長堅戰即位,並鞏固王權,而成印度神話中的猛將。如同龍住海中,具足三種特性:擁有寶庫藏如意寶、口噴毒火焚燒乾薪,以及為他照明。龍猛心中亦有斷除二邊證悟空性的寶庫、焚燒一切惡見乾薪、盡除心中無明黑暗,故名龍。即如月稱菩薩所著《顯句論》云:「尊於二邊顯正道,得生大覺智慧海,實證法庫甚深處,以大悲心闡其意。尊以正見熾烈火,焚燒於今猶未除,異端教義諸乾薪,摧此世間意愚暗。」又,龍猛也具有擁護法政,破除輪迴敵軍的功德,此如帝釋之子,擁立王政,調伏敵方的特性,故名阿周那。如《顯句論》云:「人天所化世界中,尊著離二理聚論,善詮勝出三界法,無餘摧滅三有敵,於彼龍猛敬頂禮。」而法藏大師《十二門論宗致義記》也記載:「近問大原三藏云:西國俗盡說,前代有猛壯之人,名阿順那。翻為猛者,但指彼人,非正譯其名。」至於譯作龍樹的原因,鳩摩羅什大師所譯《龍樹菩薩傳》中說:「其母樹下生之,因字阿周陀那,阿周陀那樹名也。以龍成其道,故以龍配字,號曰龍樹也。」法藏大師《十二門論宗致義記》也說:「又西國有一色樹,亦名阿順那。此菩薩在樹下生,因名阿順那。是故翻為樹者,亦指彼樹,非正翻名。阿順那雖俱無正翻,就義指事,樹得人失。以於樹下而生,龍宮悟道。故云龍樹。」又龍樹菩薩藏文為「魯竹」( ཀླུ་སྒྲུབ ),「魯」為龍、「竹」為成就,合稱「龍成就」,永津智幢大師認為:由於此師從龍宮取回龍泥塑造一千萬座佛塔及請回《大般若經十萬頌》,世人皆尊稱為龍成就。而布敦大師則將「周那」一詞,解為樹立政權(司竹. སྲིད་སྒྲུབ ),所以龍樹的藏文為「魯竹」,「魯」為龍,「竹」為樹立法政。參見《大正藏》冊 50,頁 185;冊 42,頁 219;《大宗義》冊下,頁 370(妙音笑大師著,印度:果芒圖書館,2000);《摩訶婆羅多》(毗耶娑著,黃寶生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貢德大辭典》冊 4,頁 399(圖滇桑竹著,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2013);《師師相承傳》藏文冊上,頁 204;中文頁 150;《佛教史大寶藏論》,頁 164(布敦大師著,郭和卿譯,台北:福智之聲出版社,2003)。

又如「釋儀」中的「軌範語淨」,註釋中也列出各家的說法:

軌範語淨 依據日常老和尚的解釋,軌範語淨包含尊長本身具足教理上圓滿的認識、驗證上確定不移的境界,以及說法應機兩方面;所說法清淨則指應最圓滿的機宣說圓滿的法。夏日東活佛則認為軌範語淨指軌範師能夠無誤說法;所說法清淨需要具足四法:開示增上生及解脫、遠離能詮語言的過失、具足調伏三界煩惱的作用、開示息滅煩惱及痛苦的勝利。而如月格西解釋,此段所說軌範語淨,是指師長懷著清淨的意樂而說法,並不是指師長所說的內容清淨,所以與第三個條件所說法清淨沒有重複之過。參見《菩提道次第廣論舊版手抄稿》冊 1,頁 89(日常法師講述,台北:福智佛教基金會內部發行講義,2009);《夏日東文集》冊 1,頁 31(夏日東善慧講修著,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11)。

〈講聞軌理〉中的「抱肩」、「抱項」,究竟是指什麼動作,我們也請教了諸位師長並參註釋而列各家說法如下:

抱肩及抱項 這兩個詞配合箋註有不同解釋:義淨三藏所譯一切有部律中與此相對應的段落作拊肩、叉腰。如月格西認為,抱肩一詞,藏文原意為搓揉頸部,配合箋註則理解為雙手從前向後搓揉頸部;抱項一詞,藏文原意為搓揉背部,配合箋註則理解為雙手從後搓揉背部。依如月格西的解釋,應改譯為揉頸及揉背。哈爾瓦.嘉木樣洛周仁波切認為,抱項一詞藏文原意為背手。善慧摩尼則認為,抱肩指雙手在胸前交叉,右手放在左肩,左手放在右肩。抱項指雙臂平伸向後,手指交叉,抱住頸部。此種解法與法尊法師譯本相順。參見《洛桑諾布文集》冊 2,頁 129;《大正藏》冊 23,頁902。

又如〈修習軌理〉中,語註引到「不修心者如畫燈,無律則如無主藏,不積資如種無水」,註釋中也引用了慧海大師的解釋而作說明:

此段偈文的意涵,慧海大師記錄了三世貢唐大師相關的開示:不管是做聞思等任何善行,都必須觀照自心,讓它成為調伏心續的方便。如果這樣,就能修改自心的煩惱,也能消除其他有情心中的煩惱,成為具足修改、救護兩種功德的如法行為。如果不這樣,就算日以繼夜地聞思修,由於無法調伏相續,變得日益散亂,就如畫中的燈一般,沒有消除黑暗的作用。不管是任何善根,如果具有戒基,將功德種在戒律的田裡,就能在善趣身感果,並且讓善業不斷增長,果報將會受用無盡,所以凡夫、聲聞、獨覺、菩薩一切增上生及決定勝的因,沒有比戒律更為殊勝的,因此佛陀講完布施後便說戒律。雖然布施,但如果失壞戒律的雙足,布施的果報會在龍等惡趣身成熟,以前布施的果就會窮盡,不再增長,如同沒有主人的寶藏。努力聞思修時,積聚資糧非常重要,就像種植青稞,不能只有種子,還要有泥土、水、肥料。參見《廣論講授筆記》,頁 163。

由於這些祖師的註釋,大多仍是藏文原典而未譯作漢文,故特於本書盡力譯成漢文,令學習者能得見諸位祖師解釋的要點。

在「說明」方面,本書中共有〈文殊彌勒為佛抑或菩薩〉、〈一分真實三摩地探義〉、〈阿底峽尊者生卒年異說〉、〈支那和尚與禪宗〉、〈小明了杜鵑與阿哇都帝是否同一人〉、〈菩薩發起三乘道之抉擇〉、〈其行法施是所堪念何以為異熟果〉、〈於後聖教能成何益異解〉、〈諸佛能否以水洗罪〉、〈於師起大師想是否為成就的殊勝因〉、〈百世生犬之業感果理辨析〉、〈欲地中有無修所成〉、〈即如所證隨轉隨順教授教誡二種理解〉、〈中下士道與共中下士道之別〉、〈鵝王列於眾鵝前之譯解〉十五篇主題性的探討,引用經論及師長教授深入辨析,令欲詳究教理者得參閱之。

在「語譯」方面,我們經過多番的改訂之後,讓這欄語譯可作兩用:去掉夾註的內容,單念大字的原文,則為《廣論》的白話語譯;若將大字的原文與小字的箋註並讀,則成《廣論四家合註》整體的白話語譯。而且語譯過程全為依藏文新譯,故其較能符合原意。

由於譯註的內容龐大,歷時漫長,因此譯場決定將整部《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分為八冊依次出版。此次首冊的內容為〈道前基礎〉,約三十萬言,前後譯校工作足足經歷兩年時間,而後方才進入編輯排版流程。

綜述六、此次翻譯的因緣及譯註內容

這兩年間,起初籌備之際,為求各種版本,直是上下搜求。每新得一版,參異譯師即將校勘記全文重更。考據譯師則時為求證一句,翻經十部,倚案終朝。語譯的部分,為達到單讀原文及合讀原文註文皆能順暢,各位主要譯師及提疑組、審閱組三校五改。大會校的過程,更是傾盡各組力量反覆論辯,一字一句,有時也足以令諸師搜腸眩腦,歷經一年日無間斷,而後定稿。行政及打字員釋性由、張波全程配合各組需求,這兩年之間,眾譯師勤恪的程度,廢寢忘食固不敢當,然燭火徹宵確也尋常。尤其是各組譯師,現多於寺內擔任教職,早晚功課一如繼往。如此緊湊的日程下,所以能長時為譯經的佛法事業效命,甘之如飴者,誠以感師長教授之恩,傳承相續之責,眾生檀越厚望,無一不令吾等傾心相酬也。因此諸師才固有限,然亦竭才而為矣!此部白話校註集但能有益於聖教有情,則一切辛勞不足道也。

在多次的校對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一個事實,就如前人所說,校書如掃落葉,旋掃旋生。每一次我們自我檢查的時候,總都還是能發現問題。如今出版的內容,我們只能說經過長時的努力,問題相對較少,但相信其中仍有改善的空間。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們仍會再繼續地尋找需改善之處,以俟再版之時更作修改,敬請諸位大德不吝指教。

最後特別鳴謝 TBRC(藏傳佛教資源中心)執行長 Jeff Wallman、喜瑪拉雅文庫董事長次仁多杰仁波切、靈嚴寺欽哲仁波切,保定觀音寺住持寂禪法師、林先珍居士大力協助譯場搜集經本的工作; 釋性體、釋性霄、釋性賞、釋性回、趙連超、屈雪松、屈雪蓮、郝帥蘇、王九巒、劉仲軒、王瑩、李鯤、張承、黃彥人、丁松漢等諸位僧信大德協助譯場版務工作; 王淑均、沈平川、蔡佩均、張敬忠、胡碧瑩、郭齡燕、許淑鉚、何燦君、蔡慧莉、林文玲、郭美雀、湯秋惠、江合原、張瑜芳、姚乃方、賴漢舜、陳美伶、柯美霜、唐淑蘭、朱秋瑩、林桂美、楊月滿等居士發心投入繁瑣的編輯校對工作;侯文詠、李永晃、陳萬和、王俊文、李麗斐等居士指導出版團隊予以極其用心的考究和專業意見。因眾人之齊心,以成利眾人之事,未來八年中,月光國際譯經院團隊將以更大的努力,來完成此部《四家合註》的全面翻譯校註。

吉祥如意!

月光國際譯經院《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譯場

主譯 釋如法

2016 年 1 月 1 日記

 

延伸閱讀: 

► 《四家合註》綜述一、造論者宗喀巴大師的功德

 《四家合註》綜述二、造《廣論》的因緣與特色

► 《四家合註》綜述三、《廣論》的註釋流傳與《四家合註》的形成

► 《四家合註》綜述四、《四家合註》作者生平及箋註特色

► 《四家合註》綜述五、法尊法師略傳

 

 

目  錄

壹、造論者宗喀巴大師的功德

一、遍學各宗而集大成
二、實證無上佛陀果位
三、創建圓滿學修體系

(一)廣弘律法、振興戒幢
(二)開聞思門、建立道次

貳、造《菩提道次第廣論》的因緣

一、大師發心尋求道次教授的因緣
二、大師著作《菩提道次第廣論》的因緣

參、《菩提道次第廣論》的特色

一、取三士夫教授及三主要道為全論綱要
二、綜合各派道次論著之說而立全論章節
三、經論為據語錄莊嚴正理抉擇而作闡述

肆、《菩提道次第廣論》的註釋與流傳

伍、四家合註的形成與版本

陸、四家註作者生平及箋註特色

一、巴梭法王註
二、語王大師註
三、妙音笑大師註
四、札帝格西註

柒、法尊法師略傳

捌、此次翻譯的因緣及譯註內容

《四家合註》綜述六、此次翻譯的因緣及譯註內容

捌、此次翻譯的因緣及譯註內容

《廣論》問世六百多年了,它不僅在藏地流傳極為廣泛,自從法尊法師將此論漢譯之後,在漢地學習此論者亦日益眾多。與此同時,《道次熔金論》、《妙音教授論》、《樂道》、《速道》等道次第的重要教授也都一一譯出,許多大德講授道次的講記也依序成書,整體學習道次的風氣可謂蒸蒸日上。

家師日常老和尚四十年前於美國,即發心弘揚此論,經過多年的努力,《廣論》學修漸漸拓展至國際各地。2000 年時,恩師真如老師值遇了家師日常老和尚,殷重地祈求家師能詳講《廣論》的止觀二章,以利廣大習學道次的眾生。當時家師告訴真如老師:這個佛法事業,就由你來完成。轉而敦囑真如老師繼續向哈爾瓦.嘉木樣洛周仁波切求受《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的傳承。於是真如老師向哈爾瓦.嘉木樣洛周仁波切多次祈請,終於在 2002 年得到仁波切的應允,為真如老師講授《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的傳承。

哈爾瓦.嘉木樣洛周仁波切於高級藏語系佛學院求學期間,於至尊夏日東活佛座下完整聽受《四家合註》的講誦傳承。這部開示,後經整理成文,即今民族出版社所出版的藏文《夏日東文集》十冊中的前三冊內容。2013 年時,仁波切又從拉卜楞寺的老格西固嘉.智華上師得受一次《四家合註》的講誦傳承。仁波切於 2002 年起,陸續為真如老師詳講此傳承教授。後於 2013 年,應真如老師及眾僧祈請,仁波切蒞臨大覺佛學院,歷經半月,為五百多位僧眾及五百多位居士完整傳授《四家合註》講誦傳承。此希有的道次傳承,遂始傳佈於漢土的僧團、信士之中。仁波切傳授此教授後,囑咐真如老師及求法僧眾,將來此法的弘傳就交付與諸位了。

家師日常老和尚於二十年前即開始招收沙彌,教令學習古文及藏文,以期將來成辦譯經事業,饒益各方眾生。筆者即由家師之恩,於 1995 年 11 歲時,與諸同道入寺修學,蒙受正法潤澤,承恩至今。後恩師真如老師繼承師位,稟家師之遺志,遵仁波切之策劃,開立十年藏文五部大論學制,寺中遂有完整學修格魯顯乘法要之僧伽。恩師尤感兩代以來,多年戮力,至今因緣俱備,又得仁波切諄囑加持,即於 2013 年 12 月 24 日,於新加坡正式召開《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譯場籌備會,命弟子釋如法任主譯,釋如密任主校,主持譯場之事。於是集寺內外一時之選,各依所長,規劃分工,於該年年末,《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譯場成立。

綜述六、此次翻譯的因緣及譯註內容

真如老師於籌備會中,再三申明譯場宗旨:將清淨傳承的源流傳入漢地,令得修學無誤教授。為確保譯文精準傳達祖師之意,譯場工作寧緩勿急;為兼顧繼承古文,順應白話,故文白重譯。依據真如老師的心意,譯場決定開出「原文」、「校勘」、「註釋」、「說明」、「語譯」五個項目,來完成這部且譯且校且註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

「原文」一欄中,以法尊法師所譯的《廣論》作為底本,由主譯譯師末學以古文的方式譯出箋註,其主要的目的,一是為了使箋註配合原《廣論》譯文的古文體,以免夾註與原文並讀之時,有不停地越古穿今之苦。其次,我們也稟承家師日常老和尚弘揚繼承漢土文化的精神,希望延續古體文的寫作,以古雅的文字譯經,讓這些古老的文化永遠有新的生命力注入其中。此外,針對法尊法師的譯文,我們作了詳細的校訂,凡有明確需要改譯之處,我們都在原文欄中進行了改譯。有些部分譯文無誤,但譯法易生歧義者,則經斟酌後,或改譯、或不改,然於「註釋」欄中說明。或譯文無誤,為配合箋註故,亦作改譯。凡改譯者,皆於「註釋」欄中說明原譯為何及改譯之由。

「校勘」一欄中,由參異譯師釋性柏及其助理釋性同,參校各個不同的藏文本,用中文譯錄與譯本所據底本相異之文,並論各家之間的合理性,以資主譯選取正確的版本,讓譯本的可信度更加提高。讀者也能在不懂藏文的情況,看到不同版本的差異處。

「註釋」一欄中主要分成四種內容,一為「譯註」,即上文所說的對於法尊法師原譯文改動處的說明,由主譯譯師主筆。二為「考據」,即註解引文出處、人物生平、地理考據,由考據譯師釋性展、釋性理,及其助理釋性尊主筆。在引文出處方面,我們會註釋此經論的特點、著者生平、此書收於何處,有何相對應的漢譯本,使讀者便於檢索。引文與我們所找到的原典有異之時,註釋中也會特別提出。三為「法義」,即註解論典中出現的法相名詞及難解的義理,由主譯立定註釋方向,審義譯師釋性華主筆,主譯譯師及主校譯師隨宜補充。四為「訓詁」,即訓釋原文中古文字詞,由蔡纓勳教授執筆。

「說明」一欄為對原文中具有爭議性的議題,作成篇的討論。這項欄目中,我們匯集了多年來五大論辯論的相關內容,讓學習此道次第的同參,也能以其他更深廣的角度來探討道次第的內涵。此欄由審義譯師撰寫,主校譯師隨宜補充。

「語譯」一欄為《廣論》及《箋註》的全文白話語譯。讀者未習慣古文者,可逕讀此欄,輕鬆地了解論典的內容,不再為消文所難。此欄由語譯譯師釋性忠譯出。

綜述六、此次翻譯的因緣及譯註內容

在翻譯工作上,為了追求精準,譯場方面也設立了各種職能,多組程序以監控譯文質量。當在翻譯上有難解及重大歧義之處,主譯則使審義問於授義師長哈爾瓦仁波切及如月格西,大善知識阿喀雲丹於本院授課期間,亦將疑義請益於師。譯文初稿,由主校譯師據藏文校對,主潤譯師釋如吉負責潤文,使譯文信且雅達。此外,另有習藏文諸師十餘人任眾校員,提供校對意見;潘呂祺昌教授、蔡纓勳教授、江寶珠老師任眾潤員,提供潤文意見,經合校潤譯師釋如行整理刪節,提報主校主潤譯師參酌修改譯文。又有釋緣亦、趙軍等十四名長時研習《廣論》之法師、居士,對於譯註提出不解或疑惑處,由主校譯師整理刪節,提報主要譯師參酌進行增補修改譯註。

為了使各項譯註能達到對校互參的效果,各個譯註組別一開始都保持各自獨立性。如語譯不依已譯出的古文而作白話語譯,而是依著藏文直接進行語譯;參異譯師於校勘時獨立辨別各版異文的可取性,審義依師長授義及所了知的經論進行註釋。最後,各組會將所有內文從首至終進行一次大會校。合校潤譯師於會校前先整理出各部分的分歧之處,於會校之時提出,各組據理論辯,最後由主譯或主校譯師作出裁定,全文才算大致底定,交付審閱組組長釋如俊,由其率十餘位南海寺尼師進行審閱。最後將初步成品呈總監真如老師批閱,提出最後修改意見。

在這次的註譯過程中,諸位譯師都感到這是一次更深入的學習。同時我們也很欣慰,透過師長的教授,眾人齊心的努力,確實也取得一定的成果。如在原譯文的校改方面,我們發現有些已被奉為圭臬之名句,卻與原文有出入。像〈修習軌理〉中所說的「有欲修心,即便截止,則於後次心欲趣入;若不爾者,見座位時,即覺發嘔。」這裡所說的「有欲修心,即便截止」藏文原文其實是「當修習的心只剩下最後一點殘餘的時候,就應該停下。」如此理解,則於義甚合。否則,剛開始想修就停下,當至何時方能久修?

又如原譯〈親近善士〉章,引伽喀巴語云:「依尊重時,恐有所失。」。針對此句之義,阿嘉永津解作:「將依止上師時,惶恐捨離」之意,善慧摩尼則進一步解釋作「顧慮雖然待在上師跟前,但由於意樂及加行依止方式有過失,而完全捨棄上師。」如月格西解釋作:「擔心在親近善知識的當下,就捨離了善知識。」可知此非「恐有所失」之意。以恐有所失,是怕出了什麼錯,而這裡是在說,我們的現狀,好像以為自己在親近善知識,結果就在這時候把善知識捨棄了。因此原譯文不能說完全誤譯,但是未能如藏文原意表達出「棄捨」之感,讓人感覺到一種完全相反矛盾的感受:「說是在親近,結果在當下就捨離了。」

又如「善知識德相」一科所引的《妙臂請問經》中,原譯有一「精悍工巧知報恩」的句子。依《廣論》原文及箋註此句應作「精悍又復知報恩」,無「工巧」一詞。若加「工巧」,則成十七德,與經義不合。法尊法師疑將藏文中報恩的「報」字誤譯為「工巧」。

在箋註的翻譯上,由於師長的指導,讓我們在翻譯上釐清很多難點。〈皈敬頌〉讚阿底峽一偈,有一段妙音笑箋註,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所出版之《四家合註》譯作:「攝二大車嘉:具足辭、意、加持,非出虛構,不雜煩惱而善傳流。」其中「虛構」一詞,於藏文果芒本作「 ཧོར་ཁང་ 」,此詞甚為費解,遍檢字書皆不得也。問於哈爾瓦仁波切,師云:藏文中有「 ཧོར་ཁོང་ 一詞,意謂間隙。如房舍之間為防火故刻意留存之間隙者即此,以喻傳承有間斷,「 ཧོར་ཁང་ 」應是此字傳抄之訛。其後譯經院得拉卜楞寺本《四家合註》而作參校,此字確作「 ཧོར་ཁོང་ 」,藏漢大辭典亦有此字,解作空隙、間隙,為方言也,此說遂定。

在參校異本方面,透過不同版本的理校,也使得譯文更趨精確。如〈講聞軌理〉中,有一段註文,果芒本及哲霍本原作:

《釋量》亦云:「自了知所說義者,是為方便;將其為所化機宣說者,是為方便所生。其中彼方便——為所化機宣說————方便,自若〔不現此謂自未如實了知。〕則於為所化機如理。」自若未能如實決定,不能宣說開示他故。

「此句是明如理作意思惟所聞義理之勝利」這句話,在拉寺本中,作「此二句是明如理作意思惟所聞義理之勝利」多了一個「二」字。在這段巴註中,以聞思修及戒定慧兩組意涵來說明不同程度的聽聞,有不同的勝利。但是如果依果芒本,則不能顯出「由聞遮諸惡」屬於聞思修中的哪一個階段。而且無思惟修習之聞,非能遮諸惡之聽聞,因此最下必為具足思惟之聽聞,方能遮惡,故將「由聞遮諸惡,由聞斷無義」皆立於具思惟之聞所生勝利,於義為善,即據之而改。

又如〈講聞軌理〉中,有一段妙註,果芒本原作:「總體而言,僅唯聽聞,容有廣大勝利,然僅以《集》中所言聽聞不能遮罪」而拉寺本則作:「總體而言,僅唯聽聞,容有廣大勝利,然不能生《集》中所言由聞遮諸惡」按,《集》中所言聽聞實有多種,含能遮罪之聽聞,依果芒本易生歧義,故依拉寺本而譯。

此外,在參異譯師校對的過程中,也發現了部分的誤標問題。如:

《本生論三十一章》亦云:世尊生為月王子時,從一梵志得聞四偈正法,於一一偈,獻以千金所值財物為作酬謝。父王責之曰:「所酬過當矣!」王子曰:「所酬非重也!正法善說,若可計價,一偈之值,足奉王位。所以然者,以聞正法,有如是功德也。」於是月王子為父宣說聞法勝利。月王子告蘇達薩子云:「若有士夫由聞三寶功德、業果決定之理、四諦之過患勝利等澄淨、信解、欲求信意,於三寶依次供養、依止、安置,及於取捨善惡、遮趣四諦等成妙歡喜獲堅住,啟發智慧無愚癡,用自肉為酬而聽聞亦應理。

這段內容中的語註,在哲霍本作巴註,但是這段註文顯然與下文的「月王子告蘇達薩子云」相異,因此這不可能是同一人所註,加上果芒本及拉寺本皆作語註,故顯然是誤標。這雖然是其他版本的問題,但是本書在「校勘」欄中都一併校出,以利閱讀其他藏文版本的讀者。

在譯註方面,除了明確的改譯之外,本書也將有疑義的原譯文據藏文註出。如「精勤修習悎寤瑜伽」一語,究為何義,頗為費解,經查漢藏典藉,作了如下的註釋,以得出較能理解的意涵:

古版玄奘大師所譯《瑜伽師地論》中作「常勤修習悎寤瑜伽」,今版則改為「常勤修習覺寤瑜伽」。依玄奘大師與法尊法師二譯,此句應解為精勤修習某種瑜伽,而此瑜伽為「悎寤瑜伽」或「覺寤瑜伽」。「悎寤」一詞在藏文中為不眠之義,若作「悎寤瑜伽」或「覺寤瑜伽」,則為「不眠瑜伽」之義,然下文並未說明不眠瑜伽。另外,藏文此句直譯為「不睡眠地勤修瑜伽」。依此譯解,則此科中分為兩部分,一為在不應睡眠時要精勤修習瑜伽,二為睡眠時應如何修,與下面正文的內容相符順,譯法上也符合藏文語序。於此特為申明而存疑之。下文的精勤修習悎寤瑜伽,在藏文中也是「不睡眠地勤修瑜伽」。

綜述六、此次翻譯的因緣及譯註內容

在考據方面,有許多漢藏的經典,雖然同名但是內容卻不一致,真正相同的經典,經名卻反而相異,以致將漢藏的經典錯誤地對認,而找不到相對應的經文。因此考據譯師花費了許多精力,將《廣論》所引用的經典仔細地考察出其真正相對應的漢文譯本,避免了許多錯誤。

如〈親近善士〉中的《菩薩藏經》,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所出版的《四家合註》註釋中,謂此經為《大寶積經.菩薩藏會第十二》。然依藏傳祖師著述,此處《菩薩藏經》即《華嚴經》的異名,而非與之同名的《大寶積經.菩薩藏會第十二》。社科版也說《華嚴經》中有找到相對應的經文,但不應認為此經是《大寶積經.菩薩藏會第十二》。

〈依止勝利〉中的《不可思議秘密經》,社科版的註釋中謂此經為《大寶積經.第三會密跡金剛力士會》及宋法護譯的《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而未引出相應段落。然經考據,此經實為經集部經典,全名《聖光明不可思議童子所說法異門》,共 1 卷,而非一般通指的寶積部經典《不可思議秘密經》。其漢譯本亦即鳩摩羅什譯《不思議光菩薩所說經》。

除了上述幾本漢藏異名的經典外,有些即便漢藏同名的經典內容,仍不易找出其出處。如〈親近善士〉章中所說的華嚴九心,檢之於漢藏兩部《華嚴經》皆不可得,以《華嚴經》中所言者,遠遠超出九心也。經考據組翻閱《才旦夏茸文集》方知此說為《集學論》將《華嚴經》所說大地心至王子心,攝為九心,故《廣論》依循其說而謂九心也。檢之於《集學論》確有此說。方知大師此說依據也。

又如〈修習軌理〉中,巴註說到:「至尊所著《白淨增上意樂請問篇》中所說:『一切修習之首,猶如梵語者何?』說法雖繁」,考據譯師即將「說法雖繁」的眾說考據如下:

按語王名稱大師所著的《答白淨增上意樂請問篇意.成就寶鬘智者頂嚴》提到:「與梵語相似的修,須是觀察修和止住修二者之中的觀察修,一切白淨善法根本唯有修信。」又說:「此處的修信專指道的根本—於善知識修信。」此師將一切修習之首,解為於善知識修信。而善慧法幢大師所著的《答白淨增上意樂請問篇.善慧笑音》則說:「一切修中最初首,猶如梵語者為何?無比殊勝上師許,即是善為觀自心。」顯而易見,此師承許善觀自心為此處所說的修習之首。參見《善慧意飾叢書》冊 39,頁 71、103(印度︰洛色林文化協會,1999)。

在法義的註釋方面,透過諸師參閱各種註本,令註釋的內容也趨於詳盡。如〈皈敬頌〉中的龍猛之義,箋註中說:等同龍與阿周那故為龍猛,本書註釋中詳參各家註釋,作了如下的解釋:

等同龍與阿周那故為龍猛 龍猛,梵語Nāgārjuna( ནཱ་ག་རྫུ་ན ),音譯拿嘎周那,拿嘎譯為龍,周那全名阿周那(Arjuna),譯為成政( སྲིད་སྒྲུབ )。阿周那,印度神話中的核心人物。其父為般度王,娶貢提國公主普利塔,或稱貢蒂。夫妻二人祈禱天神,恪遵教義,嚴修苦行,以求天神賜子,於是相繼召來正法神、風神、天帝釋而賜三子,阿周那列位第三,因為天帝釋所賜,故名帝釋之子。於當時武藝超群,箭術第一,打敗敵軍,擁立兄長堅戰即位,並鞏固王權,而成印度神話中的猛將。如同龍住海中,具足三種特性:擁有寶庫藏如意寶、口噴毒火焚燒乾薪,以及為他照明。龍猛心中亦有斷除二邊證悟空性的寶庫、焚燒一切惡見乾薪、盡除心中無明黑暗,故名龍。即如月稱菩薩所著《顯句論》云:「尊於二邊顯正道,得生大覺智慧海,實證法庫甚深處,以大悲心闡其意。尊以正見熾烈火,焚燒於今猶未除,異端教義諸乾薪,摧此世間意愚暗。」又,龍猛也具有擁護法政,破除輪迴敵軍的功德,此如帝釋之子,擁立王政,調伏敵方的特性,故名阿周那。如《顯句論》云:「人天所化世界中,尊著離二理聚論,善詮勝出三界法,無餘摧滅三有敵,於彼龍猛敬頂禮。」而法藏大師《十二門論宗致義記》也記載:「近問大原三藏云:西國俗盡說,前代有猛壯之人,名阿順那。翻為猛者,但指彼人,非正譯其名。」至於譯作龍樹的原因,鳩摩羅什大師所譯《龍樹菩薩傳》中說:「其母樹下生之,因字阿周陀那,阿周陀那樹名也。以龍成其道,故以龍配字,號曰龍樹也。」法藏大師《十二門論宗致義記》也說:「又西國有一色樹,亦名阿順那。此菩薩在樹下生,因名阿順那。是故翻為樹者,亦指彼樹,非正翻名。阿順那雖俱無正翻,就義指事,樹得人失。以於樹下而生,龍宮悟道。故云龍樹。」又龍樹菩薩藏文為「魯竹」( ཀླུ་སྒྲུབ ),「魯」為龍、「竹」為成就,合稱「龍成就」,永津智幢大師認為:由於此師從龍宮取回龍泥塑造一千萬座佛塔及請回《大般若經十萬頌》,世人皆尊稱為龍成就。而布敦大師則將「周那」一詞,解為樹立政權(司竹. སྲིད་སྒྲུབ ),所以龍樹的藏文為「魯竹」,「魯」為龍,「竹」為樹立法政。參見《大正藏》冊 50,頁 185;冊 42,頁 219;《大宗義》冊下,頁 370(妙音笑大師著,印度:果芒圖書館,2000);《摩訶婆羅多》(毗耶娑著,黃寶生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貢德大辭典》冊 4,頁 399(圖滇桑竹著,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2013);《師師相承傳》藏文冊上,頁 204;中文頁 150;《佛教史大寶藏論》,頁 164(布敦大師著,郭和卿譯,台北:福智之聲出版社,2003)。

又如「釋儀」中的「軌範語淨」,註釋中也列出各家的說法:

軌範語淨 依據日常老和尚的解釋,軌範語淨包含尊長本身具足教理上圓滿的認識、驗證上確定不移的境界,以及說法應機兩方面;所說法清淨則指應最圓滿的機宣說圓滿的法。夏日東活佛則認為軌範語淨指軌範師能夠無誤說法;所說法清淨需要具足四法:開示增上生及解脫、遠離能詮語言的過失、具足調伏三界煩惱的作用、開示息滅煩惱及痛苦的勝利。而如月格西解釋,此段所說軌範語淨,是指師長懷著清淨的意樂而說法,並不是指師長所說的內容清淨,所以與第三個條件所說法清淨沒有重複之過。參見《菩提道次第廣論舊版手抄稿》冊 1,頁 89(日常法師講述,台北:福智佛教基金會內部發行講義,2009);《夏日東文集》冊 1,頁 31(夏日東善慧講修著,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11)。

〈講聞軌理〉中的「抱肩」、「抱項」,究竟是指什麼動作,我們也請教了諸位師長並參註釋而列各家說法如下:

抱肩及抱項 這兩個詞配合箋註有不同解釋:義淨三藏所譯一切有部律中與此相對應的段落作拊肩、叉腰。如月格西認為,抱肩一詞,藏文原意為搓揉頸部,配合箋註則理解為雙手從前向後搓揉頸部;抱項一詞,藏文原意為搓揉背部,配合箋註則理解為雙手從後搓揉背部。依如月格西的解釋,應改譯為揉頸及揉背。哈爾瓦.嘉木樣洛周仁波切認為,抱項一詞藏文原意為背手。善慧摩尼則認為,抱肩指雙手在胸前交叉,右手放在左肩,左手放在右肩。抱項指雙臂平伸向後,手指交叉,抱住頸部。此種解法與法尊法師譯本相順。參見《洛桑諾布文集》冊 2,頁 129;《大正藏》冊 23,頁902。

又如〈修習軌理〉中,語註引到「不修心者如畫燈,無律則如無主藏,不積資如種無水」,註釋中也引用了慧海大師的解釋而作說明:

此段偈文的意涵,慧海大師記錄了三世貢唐大師相關的開示:不管是做聞思等任何善行,都必須觀照自心,讓它成為調伏心續的方便。如果這樣,就能修改自心的煩惱,也能消除其他有情心中的煩惱,成為具足修改、救護兩種功德的如法行為。如果不這樣,就算日以繼夜地聞思修,由於無法調伏相續,變得日益散亂,就如畫中的燈一般,沒有消除黑暗的作用。不管是任何善根,如果具有戒基,將功德種在戒律的田裡,就能在善趣身感果,並且讓善業不斷增長,果報將會受用無盡,所以凡夫、聲聞、獨覺、菩薩一切增上生及決定勝的因,沒有比戒律更為殊勝的,因此佛陀講完布施後便說戒律。雖然布施,但如果失壞戒律的雙足,布施的果報會在龍等惡趣身成熟,以前布施的果就會窮盡,不再增長,如同沒有主人的寶藏。努力聞思修時,積聚資糧非常重要,就像種植青稞,不能只有種子,還要有泥土、水、肥料。參見《廣論講授筆記》,頁 163。

由於這些祖師的註釋,大多仍是藏文原典而未譯作漢文,故特於本書盡力譯成漢文,令學習者能得見諸位祖師解釋的要點。

在「說明」方面,本書中共有〈文殊彌勒為佛抑或菩薩〉、〈一分真實三摩地探義〉、〈阿底峽尊者生卒年異說〉、〈支那和尚與禪宗〉、〈小明了杜鵑與阿哇都帝是否同一人〉、〈菩薩發起三乘道之抉擇〉、〈其行法施是所堪念何以為異熟果〉、〈於後聖教能成何益異解〉、〈諸佛能否以水洗罪〉、〈於師起大師想是否為成就的殊勝因〉、〈百世生犬之業感果理辨析〉、〈欲地中有無修所成〉、〈即如所證隨轉隨順教授教誡二種理解〉、〈中下士道與共中下士道之別〉、〈鵝王列於眾鵝前之譯解〉十五篇主題性的探討,引用經論及師長教授深入辨析,令欲詳究教理者得參閱之。

在「語譯」方面,我們經過多番的改訂之後,讓這欄語譯可作兩用:去掉夾註的內容,單念大字的原文,則為《廣論》的白話語譯;若將大字的原文與小字的箋註並讀,則成《廣論四家合註》整體的白話語譯。而且語譯過程全為依藏文新譯,故其較能符合原意。

由於譯註的內容龐大,歷時漫長,因此譯場決定將整部《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分為八冊依次出版。此次首冊的內容為〈道前基礎〉,約三十萬言,前後譯校工作足足經歷兩年時間,而後方才進入編輯排版流程。

綜述六、此次翻譯的因緣及譯註內容

這兩年間,起初籌備之際,為求各種版本,直是上下搜求。每新得一版,參異譯師即將校勘記全文重更。考據譯師則時為求證一句,翻經十部,倚案終朝。語譯的部分,為達到單讀原文及合讀原文註文皆能順暢,各位主要譯師及提疑組、審閱組三校五改。大會校的過程,更是傾盡各組力量反覆論辯,一字一句,有時也足以令諸師搜腸眩腦,歷經一年日無間斷,而後定稿。行政及打字員釋性由、張波全程配合各組需求,這兩年之間,眾譯師勤恪的程度,廢寢忘食固不敢當,然燭火徹宵確也尋常。尤其是各組譯師,現多於寺內擔任教職,早晚功課一如繼往。如此緊湊的日程下,所以能長時為譯經的佛法事業效命,甘之如飴者,誠以感師長教授之恩,傳承相續之責,眾生檀越厚望,無一不令吾等傾心相酬也。因此諸師才固有限,然亦竭才而為矣!此部白話校註集但能有益於聖教有情,則一切辛勞不足道也。

在多次的校對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一個事實,就如前人所說,校書如掃落葉,旋掃旋生。每一次我們自我檢查的時候,總都還是能發現問題。如今出版的內容,我們只能說經過長時的努力,問題相對較少,但相信其中仍有改善的空間。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們仍會再繼續地尋找需改善之處,以俟再版之時更作修改,敬請諸位大德不吝指教。

最後特別鳴謝 TBRC(藏傳佛教資源中心)執行長 Jeff Wallman、喜瑪拉雅文庫董事長次仁多杰仁波切、靈嚴寺欽哲仁波切,保定觀音寺住持寂禪法師、林先珍居士大力協助譯場搜集經本的工作; 釋性體、釋性霄、釋性賞、釋性回、趙連超、屈雪松、屈雪蓮、郝帥蘇、王九巒、劉仲軒、王瑩、李鯤、張承、黃彥人、丁松漢等諸位僧信大德協助譯場版務工作; 王淑均、沈平川、蔡佩均、張敬忠、胡碧瑩、郭齡燕、許淑鉚、何燦君、蔡慧莉、林文玲、郭美雀、湯秋惠、江合原、張瑜芳、姚乃方、賴漢舜、陳美伶、柯美霜、唐淑蘭、朱秋瑩、林桂美、楊月滿等居士發心投入繁瑣的編輯校對工作;侯文詠、李永晃、陳萬和、王俊文、李麗斐等居士指導出版團隊予以極其用心的考究和專業意見。因眾人之齊心,以成利眾人之事,未來八年中,月光國際譯經院團隊將以更大的努力,來完成此部《四家合註》的全面翻譯校註。

吉祥如意!

月光國際譯經院
《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
譯場主譯 釋如法
2016 年 1 月 1 日記

延伸閱讀: 

► 《四家合註》綜述一、造論者宗喀巴大師的功德

► 《四家合註》綜述二、造《廣論》的因緣與特色

► 《四家合註》綜述三、《廣論》的註釋流傳與《四家合註》的形成

► 《四家合註》綜述四、《四家合註》作者生平及箋註特色

► 《四家合註》綜述五、法尊法師略傳

 

 

心得回饋

為維持良好的線上環境,留言需經審核方會呈現,請見諒。

0
  • 找不到回應